职场杂谈职业生涯规划

在入职场头五年,应该做点什么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6人  山言良语lynn

     入职场五年,估计很多小伙伴已跳槽二三家单位了吧。特别是90后、95后步入职场之后,麦可思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能在同一岗位上呆满两年的不到40%,能在同一岗位上呆满3年的不到38%,而剩下的绝大多数,在三年内基本有1~2次的跳槽经历。职场新人跳槽,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来自网络

至于跳槽不跳槽,是基于你的能力和你周围的环境决定,所以这儿不能帮助你做什么选择,但是在入职场前五年,还是有一些建议分享一下。

第一、不要盲从你所谓的激情。

很多人会钦佩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他们看起来刚刚跨出第一步,就找到了自己的热情和目标。事实并不是这样。众所周知的乔布斯职业生涯经历,“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没过多久,年轻而不安分的他又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大法师修行练功。这次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其实,上大学的乔布斯一直在找自己的激情,他觉得电视游戏机职员不错,然后就辍学了;然后又觉得佛学充满了好奇和激情,去印度学习修行。如果真的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激情,那么你看不到一个改变世界的乔布斯,而是一个在游戏机研究的工程师 或者一个出家修炼很久的一个僧人。

所以,入职到一家公司,刚着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觉得公司的各种黑料,人员的各种复杂,看老员工的老奸巨猾,然后各种不满,自己的岗位工作未必做好,就想跳槽。因为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激情和想要的东西。然后跳槽,跳槽、跳槽,第二份工作未必有第一份工作好。这是冷酷无情的事实。

特别是在一家公司刚做了不到1年离职,比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没有竞争力。

去摆脱“追随自己的激情”“做你爱做的事”这些简单口号的影响。事情是一点一滴地做的,激情也是逐步探索的过程。

我曾经给一个伙伴做职业生涯咨询,他在不到五年跳槽六份工作,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也不清楚擅长什么。在回顾自己成就感事件的时候,自己曾经在第一份工作中独立做个一个策划,觉得有成就感。后来,因为跳槽别的行业,那段成就感带来的经验也消失了。所以工作五年,感觉失落、不清楚目标、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在,更重要的自己兴趣和激情也不知道在哪里。

那么不用盲目的激情心态对待自己职场头五年,那应该用什么思维方式呢?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尔 纽波特博士《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书中提到了“工匠思维”。工匠思维是指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对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至关重要。它区别与激情思维的是,激情思维的方式是关注世界(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很容易导致长期的不满,并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

工匠思维不是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去,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它主张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并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树立自己的职场资本,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成为“专家”,估计很多伙伴说,才入职不到五年,我怎么可能成为公司的专家呢

来自网络

此专家非“彼”专家。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虽然在市场部门工作,但是自己喜欢研究数据,并擅长做很多公式来做数据分析,这种技能获得了财务部门的青睐,从而其他部门也对此人的认知标签也从原来默默无闻的普通职员,变成了标签“数据达人”的高手。所以,并非在公司专业领域的高手,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总有一项技能让公司的人记住你,就算打篮球、踢足球、做手工、唱歌之类,也算做你树立品牌的第一步。

所以,你可以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选择一些专题去钻研,逐渐成为别人咨询的对象。你磨炼的不一定得是震惊世界的高深技术,一些常会出现的问题或专题就可以。这点需要提升自己的总结、归纳和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那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搞清楚公司是怎么运转的:它怎么建立的,它的理念是什么,它如何盈利,关键人物是谁?以及它的愿景。

自愿参加公司的业余项目,或许你突出的专业技能就会在高层中打响了名号。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某男生因为擅长踢足球,在公司的篮球队表现突出,得到领队的青睐,而领队是一位高层领导,比较欣赏在踢球的人品和团队合作,所以愿意这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提拔到自己身边去培养。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第三、理解自身的价值,为自己的贡献争取公平的奖励

可能过了第三个年头,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工资没有新入职的员工高,于是感觉愤怒,有的默不作声就悄然离职,要么找上司理论。其实,没有人会因为你入职一段时间就欠你一次加薪或升职。判断薪酬和获得认可合适不合适,看的是贡献,而不是资历。

搞清楚公司对你这个职位的期望是什么,尽可能完美满足它。

当你想要评估自己的绩效和报酬时,首先将你的贡献列出来,包括“硬”贡献和软指标。例如,你有没有为公司带来收益和新客户,或者帮忙节省了公司的开支?有没有证据表明你让公司的顾客更满意了? 你有没有发明在将来某一天能提高利润的新产品、想法或流程?尽可能多关注产出,而不是行动。

在第一阶段,要问自己什么东西会带来最长的学习曲线和最多的职场燃料,也就是什么会为你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多的正能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