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背影
——读《我与地坛》
史铁生——《我与地坛》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书还没有看完,让我隐隐疼痛的是他的母亲,那个默默付出默默承受而又早逝的母亲,那个母亲时时地在我心里,让我心生牵挂,让我不能释怀。为了这个母亲,我又从看到半路的文字折回来,单单看那些写母亲的文字。
看着看着我感觉透不过气来,心里沉沉的。因此读一会儿我便歇下来,缓释一下漫入心底的疼痛和心里渗出的泪水。
地坛里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片叶每一粒土,甚至那悄然刮过的风都有母亲的气息,都透着作者的沉痛,透着对母亲长长的思念和忏悔。
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在作者二十岁以前,母亲像所有的母亲一样艰辛地生活着,在那个时代的浪潮中经营着自己的家庭。
作者由于下乡插队落下疾病,二十岁那年住进了医院。
于是母亲有了一个突然活到二十岁就截瘫了的儿子。
也因此,儿子每天都去那个荒僻的地坛,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内心经历着什么,而母亲知道他心里苦,必须得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到底有多久,过程的尽头又会是什么,母亲不知道,只知道得给他独处的时间,
而“我”那时太年轻,不去想母亲都在想什么,心里承受着多大的苦,“我”那时脾气不好,经常和母亲发火。
”“我”只是每天摇着轮椅来到那个荒原,一待就是一天,专心致志想死的事。有时待到满地上都亮起了月光,
母亲每天帮儿子上了轮椅,看他出了小院,而“我”全然不顾母亲焦虑难捱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有一次忘了东西回去拿,母亲还站在原地,还保留着送“我”的姿势,目光还在望向“我”消失的那个墙角,“我”回来她竟一时没有反应。
母亲常常来园子里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地转身回去了。
“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没有见“我”时,“我”已看见她。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时,“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再抬头时就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甚至有时“我”坐在矮树丛中,看见她走过“我”的身旁,步履茫然又急迫,而“我”决意不去喊她。
地坛是个非常大的园子,园子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我”的车轮印,而“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母亲猝然离去 十年后去看母亲时再也找不到母亲的坟墓
母亲在四十九岁时突然离开了,大家都不敢面对这个事实,谁也不敢提起母亲,不敢想她,甚至连母亲的照片都藏起来。直到母亲去世十年后大家决定去看看她,却找不到了母亲的坟墓。父亲急了,到处在找一棵红枫树,因为那树就在母亲的坟旁。
坟墓终究没找到,我多么希望他的父亲突然喊:在那里,在那里!也好使大家的思念有个依托,愁苦可以倾诉。
她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 便召她回去
“我”常常痛苦地想,上帝为什么那么残忍,为什么那么早早地就把她召回去呢,为什么不等她看到儿子有她希翼的结果,好像有个声音在说:她太苦了,太累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便释然些。
而那作者句似乎逐渐想明白的话:“她太苦了,上帝她受不住了……”,作者深切体会到了母亲的苦,我分明看到作者的泪流过沧桑的面颊,一年又一年流过对母亲深深地思念。
作者也多次提到母亲的合欢树,那是母亲去劳动局给他找工作时在路边当含羞草挖回来的,载在院子里,越长越高。母亲去世后有人说那棵树年年开花,长到房子高子了。他甚至不敢去看那棵合欢树,后来鼓起勇气去看时,又因为过道太窄了,轮椅过不去,因而后悔早两年没来。多年后,那个院子里看着合欢树长大的孩子,不会知道这种树的会是谁。
他想看那棵合欢树,那是母亲的树!
站在我四十六岁的地方看 母亲的一生都已经写好了
多年以后他回到母亲的故里,看到母亲的旧居,想着母亲当年就在那个房子里出嫁,在十九岁的年纪嫁给了并不浪漫的父亲,想着母亲走出那个家门时怎样想着自己的未来。
“站在我四十六岁的地方看,母亲的一生已在那一阵喜庆的唢呐声中一字一句地写好了,不可更改”……
母亲走来,一路风尘雨雪,一路苍凉。
也许是母亲不想让他们找到自己吧,不想让他们记得自己,而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直致模糊了记忆,不再悲戚。
而“我”一直在看着,母亲不会走远,哪怕只是一个背影……
盛开的合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