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记59
1.有一个温暖的,稳定的,正能量的圈子,还是挺重要的。今天早上如果不是有读书分享会,我可能不会那么早起来,昨天晚上睡的比较迟,自己的潜意识里面想让自己多睡会儿。
一早听到大家的读书分享,还是挺有收获的,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也是我未来可以修正的方向。
情绪管理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功课。怎么去面对老公、孩子,还有其他家庭成员以及我自己?面对让我感到恼火的事件或言语,我要怎么去调节?怎么从无力感中走出来?怎么让自己成为家庭成员的助力,而不是问题的根源?在情绪管理方面,我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对于孩子的培养,我一直都比较随意,没有做过很具体的规划,更多的是按照给他报的兴趣班的节奏来。导致孩子看起来很忙碌,但是没有一个学习重心,也没有学习成果检验。其实也就没目标,没方向。未来在给孩子的英语学习方面、历史知识学习、绘本阅读等做更多的功课。
关于旅行我一直是漫无目标的。每次的出行都是很临时。没有计划,没有攻略。这种的收获其实是最小的。提前三个月甚至半年制定好旅行计划,和孩子一起查询旅行地的一些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与旅行地产生更多的连接,再去旅行,就会有更多的感受和收获。
在生活中我使用的更多的是评判观察相对少一点,尤其是面对孩子,一旦我看到让我不顺心或者恼火的事情,可能立马就会说出一些否定或负面的言语。这也是我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多观察少评判。
关于写读书笔记,这是我一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很希望自己能够每读一本书就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读书笔记,但是总因为各种拖延,最终没能实现。我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知道文章对自己最触动的点在哪里,顺着这个点去延伸,挖掘自己。将读书所学到的一些点在生活中去践行,通过践行来把知识内化。还有对于读书要做好读书计划,并且随时做好反馈、追踪。漫无目的的去阅读,收获是最少的。
菲菲分享的《内向高敏者》这本书,我觉得我可以拿来看一看。我虽然看起来朋友多很容易融入一些群体,但更多的是以牺牲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为代价的,我没有办法在人群中做自己,其实我应该是内向型的人格。我需要剖析好自己,再去做规划。
2.昨天听薛瑞萍老师的新春颂诗会,特别的开心。听薛老师讲课特别享受。
3.儿子今天特别想要跟外婆和舅舅一起回老家。我内心里也很想尊重他的意愿。外婆也很想让他去过年。老公的意见成了唯一的阻碍。我心里知道,他肯定不愿意的,不会答应的。果不其然,跟他说了之后他就很生气,直接把电话挂掉了。
我现在对于夫妻关系很困惑。我学习的初衷是为了让家庭更和谐,给家庭带来正向的力量。到现在感觉有一点点收获和突破了,但是老公完全不认可我的做法和想法。他现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对你的教育想法,我不想说什么了。
儿子最近的安全感感觉充足了很多,他有更多的自主决策能力,有很清晰的想法。开车来奥来的路上,他一直陪着妹妹,安慰妹妹,跟妹妹沟通,给妹妹提建议。自己从张亮麻辣烫的位置走到了北区门口的小店买了一个棒棒糖,他现在内心很笃定,相信自己。
4.我知道我的困惑只是暂时的,最终我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不能过去的坎。
只是当下我比较惧怕和老公沟通,我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什么方式。我们当下的沟通状态有点像我和老爸之间的状态。我一直是回避的模式。
我需要梳理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我对家庭的贡献都比较少。更多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但是这样的家庭角色分工在当下给老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的父母妻子儿女还有丈母娘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身上,而他避无可避。
目前受困于这个关系模式的是我,那我自己就要尝试去做一些改变。人总是在困惑中不断的突破,不断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