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努力叫做“讲到口干舌燥”

2022-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原野菊花

      在某乡镇学校开展的教学视导工作反馈会上,教学副校长给我们分享了老师们教学工作的辛苦。他慨叹:老师们上课可真是够敬业的。只要是一下课,老师们就跑到办公室倒水喝,就可以断定老师们上课有多卖力?如果,老师们在课堂上如果没有真正的讲得口干舌燥,我们还真不能判断老师们对教学工作有多努力!

      在数学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堂上,老师没有质量分析,也没有考情反馈,一上来就从第一题就讲到了最后一题,不分重点,也不考虑学生懂得了多少,都在平均用力的逐题讲授。期间的师生互动都是在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对话中产生,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没有学生的问题的提出,就凭着老师的一厢情愿把这份试卷讲完,他还真是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语文学科毕业复习课课堂上,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老师还是按照新授课的“套路”作课。从字词积累到文本理解与分析,大讲特讲。把育好一片林与栽好一棵树的关系给弄颠倒了。没有看到老师引领学生对学科知识板块的罗列,也没有对学科考点的分析,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在课堂上看不到复习课的一丁点的影子。一节课下来,老师很少有提问,学生也是在被动的听讲中没有练习,更是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多的学生都在昏昏欲睡中度过,大多数都成为了课堂的看客……

      也难怪,我们很多的老师的嗓子要出问题,也都在抱怨教师职业的辛苦。原来,问题的根源都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嗓子病的主要原因还都是老师们自己给“讲”出来的!老师们不敢放手课堂,也不信任学生,很难从繁杂的教学活动中解放自己,课堂上老师不给学生以动手动脑的机会,不给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总是以自己的讲通,讲透为好课的标准,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升质量。这样的杯水车薪的做法,恰恰是有违人的认知规律的,是不符合学生发展发展的需要。孩子只是被作为知识接收的容器,简单的往里面装知识,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孩子的学习潜能也无法被激发,我们要谈学生的成长,该从何说起。老师辛苦的工作,学生被动的学习,也都在做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何苦呢?

    其实,从“学习金字塔”不难看出,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往往是最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想让发展成为可能,靠的不是老师讲得有多卖力,而是在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上。也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学科知识的探究充满无限动力。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效率的保障,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国家在一轮又一轮的推行课改,在不断的探求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学校也承担着引领教师课改的重担,但很多的老师总是守住传统教学的课堂不去改变,学校也没有提供一个可以敦促教师成长的环境,老师们还在是有意无意去抵触或质疑课改新理念,总是还是以讲得多,讲得累来衡量工作的认真程度,课堂四十五分钟都包讲不说,连下课休息时间也不放过。这样的结果就是老师累坏了身体,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质量提升也只能是全靠时间加汗水的量的积累来做保障,这也是不可取的。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一门讲究方法和智慧的艺术。它需要老师们用心,更需要用情。

        有一种努力叫做:越努力,越窘迫。有时候,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一路向前,没有对“经验”进行挑战的勇气,或是对曾经的努力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

      实际上,我们停下来歇歇,学会在过程中思考着前行,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的方向上把准目标,走得更清醒一些,更扎实一些,即便是走得慢一点,也可以收获来自于努力带来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