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分享中西教育问题观教育

第二次家长会,我又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在美国上小学

2017-03-09  本文已影响96人  罗环环

昨天,畅畅的老师和我们开了春季家长会,也是第二次正式的家长会。

因为是第二次了,对流程、主要内容都心中有数,就没有第一次那么新鲜了,但仍有一些感触。

老师照例先表扬了孩子在过去几个月中的进步。老师说,在语言方面,大约从去年12月份开始,畅畅就开始跟她说完整的长句子,而不再像以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这跟我的印象大体吻合。我记得放完圣诞假新学期开始后,畅畅在家里就越来越多地说英语,而且是长句子,现在英语已经成了她日常交流的首选语。在听说方面,畅畅确实有长足的进步。

我现在倒是很担心孩子的中文。前几天看到树上一个鸟窝,畅畅直说nest,中文想不起来怎么说了。真是奇怪,这样的词竟然也会忘记。有时说着说着中文,她就换成了英语,说用中文说不清楚了。从去年8月份开始上学到现在,也不过半年的时间,语言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但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说让我们在家里坚持跟孩子说中文,阅读中文书,尤其要增加有深度的中文词汇。“说双语的孩子大脑发育会更聪明。”老师这样鼓励我们。

老师说的是一个原则,具体怎样做到,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功课。

说完了进步,接下来也要说不足,要改进的地方。畅畅目前有些欠缺的是阅读的理解力。在阅读测验中,他们有这种题,给一个含有生词的句子,猜这个生词的意思,畅畅就有些吃力。还有一类题是,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回到文章里去判断一些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就跟我们四六级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类似,这类题畅畅也容易做错。

我觉得这不是孩子本身的阅读理解力的问题,而是在英语上的独立阅读能力还有限,假如这些句子和文章我们读给她听,她基本就不会有问题,但让她自己阅读然后做题,就有很大困难。虽然听说方面,现在她问题已经不太大了,但要能读能写,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内在逻辑,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之后,我们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沟通孩子的社交问题。这也是学校对学生评价系统的一部分。老师说,据她所见,畅畅这几个月在班上交到了好几个好朋友。我的感觉也是这样,畅畅在家常常说起几个孩子的名字,看样子他们平时经常一起玩。有时候她还会说,谁是她的best friend,谁跟她一起玩,但算不上她的best friend,还有同样是她的朋友,但两个人有了矛盾,她是怎么处理的,她都会讲给我听,我觉得她心里还是清楚明白的。

我提到了畅畅经常提及的几个孩子的名字。说到D的时候,老师显得格外慎重。D是个男孩,可能比较淘气,跟畅畅有过矛盾。有一次,畅畅捐款得到了一个狮子挂件放在桌子上丢了,畅畅觉得是D拿走的,也有其他同学说看到D拿走了,但D始终不承认,老师在他的书包里也没有找到。畅畅急得直哭,最后老师重新给了她一个狮子挂件,她这才高兴起来。

本来这件事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也并不觉得是多大的事情。之后畅畅提到D,也没有表现出很讨厌的情绪,只是有时候会讲到他闹腾,有时候还招惹其他小朋友。但因为我提到了D的名字,老师很郑重地告诉我们,下学期不会把D和畅畅分在一个班上,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也不会再把畅畅跟D分在一桌。

我听了有些诧异,我完全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没想到老师给出这样的处理方式。要知道,畅畅的小学老师并不跟班走,一年级的老师只教一年级,二年级会有新老师;而且每一学年孩子们都要重新分班。下学期的事情,我以为跟现在的老师没有关系,但老师说她会说明。

她告诉我们,以她的观察看,基本上是D干扰畅畅,畅畅本身并没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有可能是两个孩子在一个组相处的时间太长了,彼此熟悉了以后,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兄妹,哥哥有时候难免招惹妹妹。我也记得,畅畅跟D同桌了很长时间,圣诞节前至少三周,圣诞节后又有三周,前前后后有一两个月。这是很少见的,平时他们每两周换一次桌位,坐不同的桌。老师可能也觉得是她的疏忽,所以向我们解释了这么多,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法。

这让我觉得,在老师那里,引起孩子极端情绪(比如大哭、发脾气等)的事件都不是小事,都需要被关注,尽量想办法解决。

在我看来,美国老师能使用的手段很有限。有一次我去装文件夹,就亲耳听到老师这样跟全班同学说:“Nobody can control other one. Evan I am your teacher, can I force

you to do anything? (NO) Can I force you to work hard? (No) Can I force you to

be kind to others? (No) You must make a decision by yourself to work hard ,to

be kind to others.”老师明确说,即便她是老师,也不能强迫孩子们做任何事情,所有的决定,都需要孩子们自己做,当然,不同的决定需要承担不同的后果。

我有时候会想,畅畅是我的孩子,我们家也只有她一个孩子,有时候她很淘气不配合我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发脾气,强迫她按我的意志去做。相比之下,我的教育方法有时候真是粗暴啊。

这一次家长会之前,孩子们填了一个自我评价表,其中有一项是关于阅读,在学校阅读,畅畅选了“like”,在家里阅读,畅畅选了“do not like”。我特别不明白,每天晚上她都缠着我们给她读书,必须读一个故事才愿意睡觉,为什么会选择在家不喜欢阅读呢?我以为她的意思是,相比起在家里的阅读,她更喜欢在学校的阅读,当我向老师说出我的看法的时候,畅畅马上反对,说她就是不喜欢在家里阅读。

晚上我们又聊起这个话题,她这才告诉我:因为在学校阅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在家里阅读,就得认那些字,而且每天都要读一样的内容。

我很惊讶。我们在家确实会做一些阅读作业,尤其是中文,我现在抓得比较紧,怕她荒废了,所以每天都要求读(中文学校的)中文教材上的课文(也是中文课作业的一部分)。我知道她不喜欢这项作业,我只当它是作业,作业嘛,估计没有小孩子会喜欢,我也没太在意。没想到在她眼里,读教材也算阅读。她把厌恶读教材当成了厌恶阅读本身,这让从她五个月开始就给她读书、一直注意培养她的阅读兴趣的我情何以堪?

她觉得学校的阅读轻松,事实上,在学校的阅读也是有要求的,老师会根据教学需要划定阅读范围,训练阅读方法,只是她感受不到,觉得自己可以选择。我想,这正是老师教法的巧妙之处。

如何在“不惊扰”孩子的状态下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如何让孩子不感觉到压力又能接纳自己的引导?我想,这是这次家长会对我触动最大、最值得我思考的问题。

作者说

HI!我是罗环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

现居美国,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