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2016-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咸极咸

昨晚听完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说他自己也是一个沉默的人。

但我知道他的沉默和我的不是一个境界。

 大二后我看书少了很多,现在智能手机里好看的内容太多,我们几乎都被手机霸占了业余时间,静下来看书几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我也不例外。

只是最近个月来,新买了耳机和生活拮据没钱买书,临时前的半个小时就成了我的听书时间。

《沉默的大多数》是我唯一听完的书,那本朋友送的纸质版本一年多了还没看完,解放双手以后一个礼拜就听完了,这效率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可见,“科学真的是第一生产率”这句话经得起实践检验。

读王小波的书有一个感慨,他的文字固然有趣,但要想有耐心把他的书逐字逐句看完却并不容易,因为不同于其他写文章的人,王小波是学工科出身,所以他的文字从不刻意调情,处处透露着工科生特有的严谨。

 王小波写了很多小说,他也更爱写小说,但普遍认为他的杂文写的更好,这个我还无力去分辨,不过我是先看了他的传记,再来看了他的杂文。

《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本杂文集,内容确实挺杂的,文化与伦理,科学与艺术,历史和哲理,能写的他几乎都写了,包含范围虽然很广,但观点我觉得只有一个,那就是:反对迷信和愚昧,呼吁科学和理性。

 能写这么宽泛的话题得益于王小波涉猎很广,可以说学贯中西,加上他阅历又很丰富:种过地,下过乡,教过书,留过洋。所以写起东西来总是旁征博引,但从来不是为了炫技。

 他本是工科背景,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本已写的一首好文章,竟还写的一手好代码,自己曾没事写了个软件,据说很实用。

他经历过那个荒唐的时代,也被迫过过很长一段无趣的日子,所以当他从这些时间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便有了一个做人的信条:有趣。

他十分害怕无趣,所以他在这本书里总是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不知不觉阐述一个颠覆你的观点,却让你觉得合情合理,而这些观点都有一个意思:理智。

有些故事很苦涩,他却讲得幽默,讽刺幽默,黑色幽默。

 他曾反复讲到自己当知青时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位知青,为了救一根被洪水冲走的木质电线杆,最后却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被称作“高尚”,因而大受赞扬。

而领导们还这么总结说到:“别说是一个电线杆,哪怕只是一根稻草,我们也应该奋不顾身的去挽救,因为那是国家的财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这个故事被他反复的提起,用来阐述了好几个问题。

今天的我们再来看这个故事,多少觉得有点滑稽,可是却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观点和观念还在我们多数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教育别人,苛求别人的时候。

虽然那个荒唐的时代已经过去,可荒唐的思想却总有生存的空间。

 崇高,伟大,奉献这一类的品质是个可怕东西,在这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忽悠之下,我们很容易的就放弃抵抗,丢掉了本就不多的理智。

 人不能没有情感,但更不能没有理智,因为情感太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理智可以尽可能的让我们离忽悠远一点儿。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就是所谓的长大了,成熟了,就是变得越来越世俗,越来越没有感情。其实不然,其实成长的本质是历经一切之后,变得更加理智,却没有失去爱和被爱的勇气和能力。

  推荐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聪明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