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奶奶们
继续写儿时故事。
因为小时候就我和母亲两人在家,母亲忙里忙外,很多时候顾不上我,所幸得到邻居奶奶们的关照,给我童年更多的温暖。
我有三个奶奶,一个自己亲奶奶,两个邻居奶奶。
我自己的奶奶,有血缘关系,有不少时间生活在一起,但因为她经常跟妈妈吵架,对我也没什么照顾,所以一直都不怎么亲近。
在我出生前,我爷爷就去世了,我从没见过我爷爷,也没被爷爷疼过。爷爷去世后,奶奶就一个人,活到了102岁高龄。
从有记忆起,奶奶就带着哥哥在另一个镇上读书,每次周末带哥哥回家一趟。奶奶是在40岁时生下的我爸,所以那个时候,奶奶已经有近70岁了。
奶奶虽然个子小小的,有白发,但身体一直硬朗,没什么病痛。
身子骨硬朗,脾气也很大。奶奶和妈妈总是不和,经常吵架,有时候动静还很大。我一直在妈妈,知道她的辛苦不容易,小的时候更能理解妈妈,觉得奶奶一点也不好。
她们的吵架没有挺过,隔三差五就吵。后来慢慢长大,知道妈妈做得也不是完全对,但还是觉得是奶奶不对的更多。
奶奶从小带着哥哥,再加上她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几乎没给我什么关爱,记忆里让人温暖的事几乎一件也没有。
因为种种这些原因,我一直都不亲近她。奶奶一直身体健康,没什么大病小病,九十多后因为高龄,听力视力下降,行动变得缓慢,最后寿终正寝。
反倒是另外两位邻居奶奶,时常想起她们。一位是家对门的小姑奶奶,一位是总爱笑的许奶奶,她们都勤劳热心。
小姑奶奶子女都不在家,除了偶尔去儿女家小住一段时间,大多数时候都独自一人在家。
因为我们住得近,很容易听到我午睡醒来哭闹找妈妈的声音,这时经常是小姑奶奶想办法找来妈妈,或者教我怎么把门从里打开。
有时候,我到水田或者小河边调皮玩耍,被母亲胖揍,也是小姑奶奶来解救我。
在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小姑奶奶还经常来家里帮忙做些事情,母亲留她吃饭她还总不要,乐呵呵地连忙回家去,下次需要的时候,她还再来。
每每想起小姑奶奶热心肠的样子,就感觉温暖美好。
后来,我长大上学离开家乡,小姑奶奶也去到子女家生活,就再没见过她。有次听母亲说起,小姑奶奶已经去世,深深地缅怀。
许奶奶,是另一位很亲近的邻居奶奶,去年奶奶去世回老家还见过她。一见到她,就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许奶奶有两个儿子,都比我大很多,大约我上初中时,她就抱上孙子了。许奶奶一家都很热情友善,同样经常帮衬着我们家一些事,还会经常一起搭伙吃个饭什么的。
经常听妈妈说,我断奶的时候,是许奶奶帮忙断的,大约是被报到许奶奶家一段时间。也许那时起,就把许奶奶当作了自己奶奶。
稍微大些后,虽然她的儿子都已经是成年人模样,不能成为小伙伴一起玩,但不影响我经常去许奶奶家玩。许奶奶经常给我留一些好吃的,有时候我也直接在她家吃午饭睡午觉,她烧的饭跟母亲做的口味不一样,很好吃。
在许奶奶家,跟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
许奶奶特别勤劳,什么活都做,手脚也麻利,每天乐乐呵呵,脸上总挂着笑容,好像从没什么烦心事。
想起她的模样就觉得安心,也想跟着笑笑。
如今的老家,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很多地方都已荒废,找不到儿时的痕迹。但看到许奶奶仍感觉亲切,想要多多靠近,和她拉拉手,聊聊家常。看到岁月在她也慢慢老去,不觉惆怅,想要把时光留住。
现在父母都在身边,许奶奶成了家乡的牵挂,愿她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