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及白话文小段译文言文
这次文史课的作业着实有点难。其一,在于作业本身(可将卓老师给出的几篇小文转译为文言文,或是自己写一篇文言文小故事);其二,在于作业字数。
苦思良久,只得将卓老师的课程内容做一简单梳理后,倾尽全力试着完成文言文创作了。
本周的中国文学史课程已是第八节——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
先秦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学术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阶段,除了有《诗经》这种形式的文体得到了很大发展外,历史散文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什么叫做历史散文,它又是如何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散文呢?简单说来,像诸子百家们(孟子老子韩非子荀子庄子等)写的哲理性散文则是归类为诸子散文;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散文,则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还有清朝桐城派散文等。它们的阶段性都比较明显。
今天要说的历史散文,就是跟历史有关系的散文,是记述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是历史和文学的融合体。就像诗经的源头也曾是舞蹈和音乐,它也并不能严格归类为历史,或是散文。
要给历史散文溯源的话,它大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早期的阶段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占卜——甲骨卜辞,然后又出现了西周的青铜器。我们后世之人可以在出土的相关文物上找到当时事件的记录过程。再到后期,经历了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演变推进,历史散文也就愈加成熟起来。这就不得不提竹简了。这个时期,我们看到《周易》出现了,还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历史的脉络越来越清晰完整。比如铭文、经文、赋等等,都会比最早的卜辞更加成熟。我们不仅能从这些文本中了解当时的实事,还可以了解当时的制度和环境,经验或问题,总之,对还原历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我们在学习中发现,这些作品里有大量的故事,它们具备很强的故事性,哲理性,虽然很多时候,文本体量都不大,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可以说,同样起到了刻画出鲜明人物个性的效果。这节课,卓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大概给我们分享了一下《尚书》《春秋》《左传》这几部作品的特点,下节课接着分享其他作品。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大致内容。老师在课后布置了一个将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的作业。
规定题目如下(共5篇,任挑任选):
《电话》
最近老太太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谎称是她儿子,但她儿子在两年前已经病逝了。可那骗子的声音和她儿子实在太像,她舍不得挂断。骗子说得口干舌燥,发现根本骗不了她。她这才说出了真相,最后请求对方:“最后再说一句吧!”骗子思考片刻后说:“妈,保重啊!”然后挂断了电话。
《染头发》
今天爸爸在家自己染头。我就笑他:“爸,你都快60了还染头发干吗啊,还想返老还童啊?”我爸说:“每次我回老家前都把头发染黑,那样你奶奶看见就会以为我还年轻,她也不老了。”
《最后一面》
有一次坐火车,两个老婆婆坐在我身边,其中一个是来送另一个的,两人双手拉在一起不停念叨着。要发车了,一个老婆婆下车,回头说了句话:“姐啊,今年我89岁,你90岁,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绝症》
我问老公:“如果是我得了绝症,你会给我治吗?”老公快睡着了,迷迷糊糊说:“别瞎说……倾家荡产也得治!”我说:“如果你得了呢?”老公:“那就不治了,剩下你一个人,挣钱不容易。”
《相亲》
年底回家,母亲为他张罗着相亲。毕业几年了,这是他第一次相亲。双方见面后,家长都很满意,母亲一个劲地夸女方,说他们有多般配,对方家长也是不住地夸他。后来,双方家长互使了一个眼神,默契地走了,只留下他们俩。这时,她先开口说:好久不见……
实在是能力有限,那就试试这篇《绝症》的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我问老公:“如果是我得了绝症,你会给我治吗?”老公快睡着了,迷迷糊糊说:“别瞎说……倾家荡产也得治!”我说:“如果你得了呢?”老公:“那就不治了,剩下你一个人,挣钱不容易。”
译文:妻询于郎:“若吾即卒于疾,汝意何为?”郎将寐,昏曰:“汝妄语……必倾家竭产。”妻遂曰:“如尔乎?”郎曰:“未可,当止之。汝妇孤,力乏无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