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美食·清欢
“人活着一定要喜欢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汪曾祺
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年就在这样的氛围里奏响序曲。
穿行在街道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挑选新鲜菜蔬,购买虾鱼蛋肉,市场朝气蓬勃,烟火味十足。
我突然有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感觉。菜贩吆喝声,顾客讨价声,五彩缤纷的果蔬,却也交相晖映成极富田园风格的山水画。
到也诗情画意,中国人历来爱吃,自古以来便是民以食为天,炒一炒洋葱,摘一把豆角,切几块豆腐,烹两尾松鼠鳜鱼。
原本不起眼的食材,也能令墨客文人为之折腰,畅快淋漓大吃特吃,不禁作对吟诗。
夜晚路边摊很热闹,水平如镜的河边树荫下,烤架上的肉串在烟熏火燎中发出滋滋声响,那肉香混合着调料味不时钻进鼻孔。
令人不由驻足一解馋虫,卸去满身疲惫,从胃到心的抚慰,像加足油的汽车,仿佛恢复活力般又能应对人生的坎坷风雨了。
没有这些小摊的城市是缺乏灵魂的吧?若是没有了这些食物,羁旅异乡之游子,又于何处栖息。夜晚,孤独的情感又于寄托?
一直很喜欢路边烧烤,一盘烤生蚝,铁板串串,鱿鱼,或者几串烤鸡爪,豪横的猪蹄。
若不够,也可撸几样麻辣烫,各色荤素食材下锅,用滚烫汤底煮一煮,立刻香飘万里。
再吃碗豆腐脑管饱吗?嫩滑豆制品盛一勺炒豆子、一勺盐、味精、榨菜、撒上葱花,倒入酱油,油辣椒。
就着烤鸡翅,啤酒也足以侃大山了,舔舔嘴唇,望着漆黑的夜晚,仿佛意犹未尽。但肚子里全是满足,又能在钢筋水泥中撕杀拼搏了。
最爱的便是小巷里那道螺蛳粉,味道怎么说呢!爱者如尝佳肴美馔,弃者却弃如敝屐。
细粉条上飘着腐竹,黄豆,还有两片生菜,螺肉。我想:有人厌恶,大慨是厌恶粉里的酸笋,如闻臭豆腐。
但酸笋才是螺蛳粉的灵魂啊!也唯有酸臭味才会激发味蕾感官,给忙碌生活以慰藉。
冬季,是很适合吃火锅的。窗外白雪纷飞,梅花凌霜绽放,屋内氤氲着火锅热气,蔬菜肉丸在汤里翻滚,喝口汤,好像整天冬季都不再冷,连寒气都驱散了。
谈到数九寒天,又怎能少了烤红薯呢?街角总有几家支着小炉在烤地瓜,冻僵的手轻扒开焦黄外皮,香味就直钻鼻翼舌尖,从手心暖到心底。似乎冷气也可以抵御了。
春姑娘披上绚丽霞衣,拉开翠绿序幕。沉寂几个月的树木吐出新芽“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桃花露出粉红笑脸,仿佛天真的少女,懵懂得探寻这个新奇人间。
香椿也长出嫩芽,人们便摘下切碎,拌上鸡蛋,在勺底炒成春季味道。
焯一盘芦笋,拌几根秋葵,剥点柑橘,洗点草莓,挖三两瓣菠萝蜜。
春天也能过的有仪式感,蒸笼般的夏季,就吃冰吧!
雪糕永远是夏季标配,沙沙的绿豆泥,巧克力外壳的巧乐兹,凉凉的冰激凌,冰镇西瓜,薄荷糖水。一把蒲扇,灌木丛的流萤,拐角处奶茶店,便撑起炎热天气的清爽。
没胃口时,就熬点粥,烧一烧苦笋,借着这苦味,又解决一餐。要是不想做饭,还有凉粉,凉米皮,下点面,风扇吹冷,擦点黄瓜丝,倒上油盐酱醋拌一拌,便是一碗清新晚餐。
比之夏之热闹,冬之凛冽,春之多彩,秋显得更稳重,内敛,成熟。
秋是金色,金色稻谷沉甸甸垂下果粒,银杏叶覆盖地面,是金色,麦浪自然也是金黄色。
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到了收获季节。古之传统文化“秋收冬藏”秋天便开始储存粮食,以便度过白茫茫寒冷天气。
晾在屋瓦间的咸菜,鱼干,腊味,柿饼,就是中国特色了。
虽然生活很苦,但辛勤的国人总能从自然馈赠中,变花样犒劳自己,也算不负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
老祖宗,华夏民族的智慧也体现的淋漓尽致。真不愧舌尖上的中国。
如果,连吃都不好好对待,又如何应付人风凄风苦雨,那每个孤独寂寞之夜,又当如何排遣。
漂泊的灵魂何处栖息呢?
所以,在吃这件事上,我也是认真的。
——认真吃饭,认真生活。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这样,才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