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看穿司马懿的女人

2018-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匡成天济

      本文已首发于公众号“匡论古今”,欢迎关注。


      三国时代,魏国有一位才女,名为辛宪英,在曹丕曹植争位、司马懿篡权、钟会叛乱等事情上,她都有深刻的洞察和准确的预言。这种远见力,不仅让她的家人屡屡免于祸难,也让她在史书中留下了“女子之智识,有男子不能及者”的声名。而这种远见力,又与她所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出身名门,又嫁与名门,辛宪英,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贤内助”。

魏晋名门

      辛宪英之父,名为辛毗,此人是一位曹魏重臣,经历了从东汉末年战乱到司马懿崛起之间近五十年的乱世。

      他最开始却不是曹魏的人。

      话说东汉末年,西凉军阀董卓进京,天下群雄竞相反叛,其中以“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袁绍声势最为浩大,天下名士纷纷前往投奔,其中就包括辛毗。他是随其兄辛评去投袁绍,到了人家那里之后,也颇受重用。在袁绍与曹操相争之际,这两兄弟又“审时度势”,将效忠的对象改成了后者,并在灭袁大业中贡献良多,故而战后得到曹操重用。虽然曾有过这样一段背主求荣的经历,但进入曹魏政权后,辛毗表现得十分不错,是以富于才华、刚直坦荡又敢于进言而立于朝堂上的人物,他也因此得到了包括曹操在内许多曹家权贵的敬畏。

      在曹丕、曹植争位的战争中,辛毗出于大局稳定的考虑,支持立长的传统,也就是让曹丕做曹操的继承人,而不是辈分相对低一些的曹植。曹丕获得这一身份后,视辛毗为自己的大恩人,在其面前毫无掩饰自己的欣喜若狂,却因此引起辛毗的蔑视。

      同样蔑视曹丕的,就是辛毗的女儿。这位当时不过二十岁出头的女子,就已具备相当少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大约是从父亲口中得知了曹丕极不稳重的表现,辛宪英哀叹道:“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大意是曹丕所当的太子,是将来要继承曹魏政权的,但从他这种小人得志、毫无城府的情绪反应来看,他恐怕是难当此任,曹魏恐怕就要在他的手中开始走向衰落。

      身为曹魏重臣,又是曹丕心腹的辛毗,听闻女儿这样一番高论之后,不知有何反应。

      之后不久,辛宪英出嫁给了一位名叫羊耽的人物。此人所属的羊氏,是不亚于辛氏的另一大名门,在东汉末年,出了一位名臣羊续。这位羊续以出色的政才与清廉的官德著称于世,曾有下属送他一条鱼,从不收人一针一线的羊续,将这条鱼挂在堂上,再有人来送礼,他就以这条鱼来表示自己的拒绝之意,史书美称他为“悬鱼太守”。羊续本来是有机会出任太尉,也就是官员最高级别的“三公”之一,但当时的东汉皇帝刘宏有一个荒唐的规定,但凡升官,都得出“买官钱”。羊续愤而不从,才与“三公”失之交臂。

      在黯淡无光的东汉末年,还有这样一位清廉刚烈的人物,可想而知在他影响之下的羊氏家风,也一定是十分清正。求才若渴的曹操,对羊氏十分看重,辛宪英的夫君羊耽,羊耽的兄弟羊秘、羊衜都是曹魏重臣。

      辛宪英这样的才女,来到家风清正的羊氏,可谓是“门当户对”。又何止是她一位才女进了羊氏的家门,孔子第十九世孙、东汉末年名士孔融的女儿,东汉末年著名学者、文豪、书法家蔡邕的女儿,都是当世闻名的才女,她们也嫁入羊氏。

      这些才女,都在羊氏发挥着“贤内助”的作用,在她们的影响下,以及羊氏家风的熏陶下,羊氏在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的人才。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当属奠定西晋一统天下基础的名臣羊祜。此外还出现了两位皇后。

      但魏晋时期又是一个高度危险、敏感的时期,腐朽的曹魏宗室、野心勃勃的司马家族、左右观望的投机分子,各种政治势力交错横行,许多名门都因为看不透这其中的情况,站错了队,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导致家族毁灭。辛氏、羊氏都是不可能从这种旋涡中脱身的,时时临险,需要一种时时可以避之的远见与智慧,“贤内助”的作用,也不仅限于治家教子,还要在助家避祸上有所作为。在这方面,辛宪英表现最为出众。

每言必中

      公元249年,年过七旬的司马懿,发动政变,企图一举将曹魏宗室最后的支撑性力量击垮。

      那一年辛宪英也是年近六旬,风霜岁月让她的远见力更加深沉凌厉,在政变刚刚发生那一刻,她就对于未来的走向有了准确判断,故而当她的弟弟辛敞不知如何是好时,辛宪英迅速给出了解决方案。

      当时辛敞是曹爽的属下,而曹爽,正是司马懿要对付的主要人物。当司马懿趁曹爽外出,在京城中发动政变时,许多忠于曹爽的人人纷纷逃出城去,辛敞也有此念头,但他又十分犹豫。

      辛宪英为其分析道:“司马懿之所以发动此次政变,并非是他有野心,而是他被曹爽一再逼迫,忍无可忍。那曹爽骄奢淫逸,目无法纪,对朝廷不忠,早就该下台了。”

      辛敞一听,认为姐姐是鼓励自己站在司马懿一边,便问道:“那以姐姐看,司马懿成功机会有几成?”

      辛宪英答道:“曹爽非司马懿之敌,政变成功的机会很大。”

      辛敞恍然大悟道:“哦,那我应该留在城中,效忠于司马懿啊。”

      不料辛宪英却否定了他这个想法:“错了,你现在应该与那些离城而去的人一样,去城外投奔曹爽。”

      辛敞大惑不解。

      接着辛宪英将其中玄机道出:“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无论曹爽与司马懿此次鹿死谁手,你是曹爽的属下,就要尽到做属下的忠义,如果在这个时候见风使舵,只怕司马懿到时候会瞧不起你,甚至加害于你。

      司马懿何许人也,奸险至极。辛宪英前面那些话都是虚掩之词,从言谈之中可以看出,她这位弟弟智商实在不怎么的,自己要是将司马懿的真面目揭开,只怕以后这个弟弟就会说漏了嘴,带来大祸。她同时也看出,司马懿在这次政变中,将会扫灭的是曹魏宗室的实力派人物曹爽,以及跟随曹爽的一批曹魏重臣,自己的弟弟不管是职位还是才干,都属于三流、乃至四流级别。这类人物,司马懿杀之无用,放之,却可以挣一个宽宏仁厚的美名,又构不成什么威胁。不过要是辛敞此时选择投机,那也很可能被司马懿当做“叛臣”除掉,来“杀鸡儆猴”,同时美化自己的忠义之名。

      看穿重重迷雾之后,她才会给弟弟一个看似矛盾,其实相当合理的解决方案。辛敞依计行事,后来果然得到司马懿的赦免,还加官进爵,成为了这位权臣用以掩盖自己政变之鲜血的一个道具。

      十三年后,司马懿已离世十余年,曹魏政权已完全操控在他的子孙司马昭手中。当时有一位年轻的英才钟会,正在政坛上冉冉升起,并出任灭蜀司令官一职。年过七旬的辛宪英得知后,与羊氏的年轻英才羊祜有一番对谈,对谈之中,辛宪英预言这个钟会必定会在灭蜀之后发动叛乱。

      既然那是一个将叛之人,那么就要远离他为妙,但钟会却要强征辛宪英的儿子羊琇随军出征。

      此乃祸事。

      作为一个母亲,一个“贤内助”,年迈的辛宪英,此时也没有什么良策,虽然她早已看出钟会的叛意,但她阻止不了自己的儿子被强征随军,此时又不可能以“钟会将叛”来向司马昭求情。

      因为看出钟会将叛的,不止她一人,那司马昭,也是早有察觉,让钟会去灭蜀,不过是一个“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政治阴谋。

      辛宪英只有告诉儿子:

      “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其大意是,此次随军出征,你要事事以自己的职责出发,以为国尽忠出发,同时要以仁爱宽恕的态度,处理在军中的关系。

      出征路上,羊琇以母亲的教导为原则,广结善缘,忠于自己的职责,保持与钟会的距离。待到后来钟会叛乱时,他又从自己的职责出发,进行了象征性的劝谏,并在一些兵将保护下,得以平安离开叛乱的战场,后来返回京城,因敢于反对钟会叛乱,洗去了“同党”嫌疑,得到褒奖。

      能从这样凶险的一起政治阴谋中全身而退,辛宪英的远见,可不是一般的远。


点评:辛宪英的远见、智慧,很大程度上,当是她从那位经历了乱世群雄厮杀的父亲言传身教所得。身为女子,她没有参与政治的机会,估计她也没有那个念头,但她却可以通过发挥“贤内助”之作用,为家人提出一些政治建议,来间接参与政治活动。史书对于她有许多的赞誉之词,比较有代表性的,除了前面那一句外,还有这一句“善于料事如此,而又能料人,真女中之英才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