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损耗
如果你碰到特别有感觉的书,你一般会读几遍?会不会支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有一本书买快二十年了,我读不下去啊,理解不了,到现在才看到第三章,但是每天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读书需要带着决心一鼓作气读到后面去,有时候要尝试好多次,才可能把一本书读完。不是每一次都可以顺利的读下去的,但是为了要读完还是要不停的发起冲击,做出尝试,尝试次数N多次,只有一次能读完,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损耗。
我管这样的损耗叫着合理的损耗。
合理的损耗
读一本书是这样,我们用意识去注意一件事也是这样,某个现象需要重复出来好多次,我们可能才可能会被我们意识得到。
创新同样也是有着这样合理的损耗,比如我写的文章也是这样,不是每一次写的文字都会出圈,会爆,可能会一个看的人也没有,但是只要我们把这个当成是合理的损耗,我们就能轻松自如的面对了。
做业务也是一样,有着这样的损耗,由引入进来的流量,变成有意向的客户,然后再转换成成交的客户,再到高频复购的客户,就是这样一个由多到少的损耗过程。这还有一个特别专业的说法,叫着销售漏斗,其实比喻成漏斗不是合理的。因为漏斗只是由大口径变成了小口径,一点也没有损失掉,而我们的销售过程却是实实在在过滤(损耗)掉客户了,最终只会有很少一部分客户能变成我们的忠实者。
好多事情都存着这样的合理损耗,明白了合理损耗这样情况之后,就知道我们把一本书读下去,把一个计划进行下去,把一个概念理解透,学会一门技艺,打造一个创新品牌,或者说是使企业基业常青,将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自然而然的
谁也不敢保证推出来一个新品,就一定能爆。但是如果运用合理的损耗,多推出来几次新品,多做几次调整,把合理的损耗算在内,那么爆款的出现将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个其实和蔡哥法则之熟悉法则有着导曲同工之妙,我们学习一个技能,不要问会不会,直接上手,大量的实操练习,我们身体的感觉会先于我们对文字的显化。当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们自然而然的会熟悉这件事的全过程,不用任何语言,我们都知道怎么样操作。
我们对某个事项不熟悉,没有把合理的损耗算在内,期望一次就可以达到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我们投入更多的意识,把不熟悉变成熟悉,并且把合理的损耗算在内,预计到会有大量的损耗,做足够多的准备,后面就自然而然的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就比如写文字,虽然无法保证哪篇会出圈,但是可以大量写,量多自然会有几个爆文会出来的。
一个品牌产品的创新,如果我们知道一百个产品中间只会有一个是市场反馈比较好的,我们想要两个市场反馈比较好的产品,自然而我们就需要面对198个市场反馈不那么的产品。
合理的损耗就如同错误一样,是有概率的。
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需要把握好合理的损耗,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与累积。
如果我们的预期损耗过少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失去耐心。
你现在做的这一件事情,是你想一下子就做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