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散文

单元习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9-05-04  本文已影响226人  深圳彭秀清

     

单元习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写作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新课程实施以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局面,教学的形式开始多样化。部编版教材对优秀传统文化、阅读、写作等均很重视,2019年秋,将全覆盖使用此教材,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借换教材之机,领悟部编版教材中的创新之处,加大对习作教学的研究,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正确打开习作大门,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谈谈单元习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用相对固定的单元习作程序,助学生摸到写作门道

习作难教、难学是公认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习作便教利学,部编版教材编写组这次下了些功夫,在具体编写之前,就制定了一个能力培养的序列。习作涉及的观察、想象、修改等基本能力,都在关注之列。哪个点哪个年级重点培养什么,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制定了能力培养序列。比如,观察能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习作训练始终。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三(下)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实验”之前有上册的“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下册有“我的植物朋友”,之后的教材也将多有涉及。全套教材期望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打好观察的底子。

开启单元习作大门,需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唤醒作者大脑里沉睡的素材,这把钥匙就是笔者坚持了近一年的单元习作教学“八大程序”。在两周的教学时间里,穿插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备作前辅导课、学生周末起草、收阅草稿、备评讲课、上作后评讲课、学生自改互改、教师再评,誊清习作”八大程序。前期的关键程序是备“作前辅导课”,“作前辅导课”通常用时半节课,而这半节课的内容有“写什么”和“如何写”及多篇范文。

备作前辅导课,教师要身先士卒,写“下水文”,还要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如,向科学老师了解学生做过的实验,上网查“儿童科学实验”的名称、图片、例文,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前辅导课PPT,围绕着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沉睡的语言,为学生写作做好铺垫,帮助学生找到“文感”。备“作后辅导课”,教师应以争分夺秒的精气神,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归类罗列,还要找到一个训练点,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最好当天,最迟第二天,上“作后讲评课”。备“习作讲评课”是整个程序里强度最大的工作。

  二、作前适度辅导,助学生进入写作大门

在小学语文界,老师们经常讨论这样的问题:“习作教学,要不要作前辅导”?还是“只要作后辅导就可以了”?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强调个性和自由,都在不同场合表示“写作不是可以教会的”,拿韩寒这样的“自学成才”的作家作佐证。笔者认为,大班教学,教师的精力应重点放在作后评讲课上,作前也需适度辅导。

因为,儿童的习作是从仿写开始的。

一次习作教学的流程,从教师备作前辅导课到学生誊清作文,需两个星期。前一周的星期五布置写草稿前,用半节课上作前辅导课,明确单元写作要求,着重强调要把小实验的过程写清楚,提醒学生借助实验记录表,解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如何收尾的问题。克服学生写作易杂乱无章的毛病,还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写清楚实验过程。写作的题目及要求讲述清楚了,《戳不破的袋子》《摩擦起点》《会吞鸡蛋的瓶子》等多篇范文和相关的图片、实物交替呈现,这些范文中,有以谋篇布局的写作形式见长的,有以素材挖掘、择取见长的,有以个性独特的语言风格取胜的。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写作方法的说明几乎完全无用,三年级孩子需要的,是能够启发他们的具体鲜活的例子。

模仿——独立,这也是孩子学习写作必须经历的两个阶段。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顺序牵引孩子,就可以让班上每一个(至少是大多数)孩子习得朴实可靠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是现代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智力活动。对于儿童来说,习作之初必须有贴近生活、贴近童心的范本,必须有体谅儿童习作难的手把手的指导!

有人担心,范文引路,会有“雷同现象”,每次习作,是会发生几个或者十几个,但他们就是通过教师辅导时提供的范文来完成了“由不会写到会写”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的。没有范文的引导,这些学生就永远停留在“不会写”的境地。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作文出现“雷同现象”完全是正常的,是必然的。

从收上的习作看,也有惊喜,由于范文的榜样作用,仿写不仅没有压抑,50人的班级,写出了30多个不同名称的小实验,像写出《能击破气球的橙子皮》的蔡莛恒那样的男孩,他们能独立选材,个性表达,写出了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习作。这些个别的,提前独立的孩子,是具有一定天赋的不是教师能够培养的文学天才。正所谓,“水,由于岸的约束而优美地流成了河。”作前辅导,适度的作前辅导,是不用惧怕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局限了学生表达的。

梅尔•列文在《破茧而出》里指出:写作是一种输出,是把头脑里的思想转换为可以在公众领域交流、讨论的书面文字,是“最难的事情!”小学生练习写作,虽不属于创作,不用公开发表,但也是所有作业里难度系数最大的作业!起草作文,安静、孤独的情境利于学生的构思,适合能独处的、有充裕时光的双休日完成。作文考试、作文竞赛或者现场征文,是以评价选拔为目的的写作,必须限时交稿;而单元习作是以练习为目的的写作,则尽量少当堂完成。

与交流作文教学的同行合影
    三、作后重视讲评,助学生修得写作法门

讲评,是最好的“指导”。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出发,以学生的作文为本,教师多遍粗略概览,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存在的缺陷,边批阅边在PPT上分类记录,还要“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

讲评课具体步骤为:1.整体回顾习作要求→2.表扬优秀习作作者→3.欣赏点评精彩篇目、片段→4.挑刺去病→5.有针对性训练→6迁移修改方法(自改/互改)。

上习作讲评交流课中

讲评课上,回顾习作要求后,先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表扬通篇质量较高的,PPT出示作者姓名和题目,请作者站起来念题目;再选两三篇最为优秀的文稿,通篇呈现到大屏幕,作者上台朗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写得好的地方;接着,呈现优秀片段,尽量选中等生、中后生的,让中等生,甚至是后进生,也有写作的成就感,让未表扬的同类学生看到希望,大家一起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告诉学生,这些句子为什么漂亮、为什么精彩,漂亮在哪里,精彩在何处。欣赏中,感受写作给人带来的骄傲和荣耀。

“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共性的,视全班学生的作文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中发现多次出现的句病和段病,一个病一个病地治,如,“不通顺”病,“关联词”病,“我”病,“开始”病,“说”病,治这次作文的病,也为学生下次作文的修改,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这样的“挑”一学期、一学年,学生的语言就会干净起来、利索起来。对未完成的、数字不够的后进生习作,在面向全体学生评讲前,“开小灶”,重放与其接近的范文,为其多提供一次对比模仿的机会,帮其顺当完成作业,跟上大队伍,同步进入习作评讲课。

单元习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每一节“讲评”课,还要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描写声音,描写动作,描写触感等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某个学生的作文中来,如邓家杰的开头写得特别好,用死海上躺着看书不会沉引出会漂浮的鸡蛋的实验,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还可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介绍实验过程无动作描写,展示两种写法(成功的和失败的)进行比较的方法,让大家一起来练一练动作描写,如此,最容易茅塞顿开。

完成一次习作的两周时间里,以单元习作的训练点为核心,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节奏地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有步骤,张弛有度的程序,是单元习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9年5月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