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浴日与浴月,为何要给日月洗澡?从远古习俗“洗儿”说起
我们都知道《山海经》中不仅有羲和浴日,还有常羲浴月,也就是日母羲和、月母常羲要经常给自家的日月宝贝儿洗澡,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举动?或许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习俗“洗儿”有关。
(一)浴日与浴月
在《大荒南经》有羲和浴日的记载,她是帝俊的妻子,生下十个太阳儿子,是为日母,不仅如此,每天还需要给这些宝贝儿们洗澡,是为浴日。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在《大荒西经》中与之相呼应的,则是常羲浴日之说,她也是帝俊之妻,生的却是十二个月亮女儿,是为月母,与羲和一样她也需要每天给孩子们洗澡,是为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古代天文历法角度去理解,比如十日与天干计时有关、而十二月则代表着一年等分为十二个月份。但是,为何要始终强调“浴日”和“浴月”呢?
这个疑问不止我们有,古人也有,所以晋代的郭璞是这样解释的:
“羲和盖天地始生日月者也......其后世遂为此国(羲和之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以效其出入汤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
简单说就是,郭璞觉得所谓的浴日浴月,其实就是古代掌管日月模型的人,在甘水中洗浴运转日月模型,来模拟日月出自汤谷、入于虞渊的过程,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模拟巫术的形式,但具体有没有这种风俗,却未可知。
(二)古代浴儿节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原文,就会发现其中隐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点,那就是不论时浴日还是浴月,其前后都与一个动词“生”息息相关,这或许正是揭示浴日与浴日真相的一把钥匙。
古代盛行一种所谓的“洗儿习俗”,比如汉族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或者满月,都要为孩子进行洗浴活动,叫“洗三”或者“洗耳会”。唐宋之际更是极为盛行。
唐代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关于安禄山的,即便他这么五大三粗的一个成年人,在成为杨贵妃干儿子的时候,也逃脱不了这个风俗。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段记载:
“甲辰,(安)禄山生日...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一想到安禄山这么一个大胖子,要赤身裸体躺在大金盆里洗澡、还有一群人围观,这个画面光是脑补,就觉得空气之间迷漫的不止是喜庆,还有大写的尴尬。
至于宋代的例子,则是关于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北宋诗人梅尧臣。文献中记载,梅尧臣所洗的,正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儿子:龟儿。
实际上他的一生经历过两次婚姻,第二次是在宋仁宗嘉佑三年十月,这一年梅尧臣五十七岁,人生一大喜事,莫过于晚年得子了,于是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梅尧臣便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其中不乏有文坛大家如欧阳修、范仲淹,都为其写下“洗儿诗”
“月晕五色如虹霓,神山猛虎夜生儿。虎儿可爱光陆离,开眼已有百步威”
所以,从后世唐宋盛传的“洗儿”风俗来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关于日母羲和与月母常羲为日月洗浴的举动,其实就不难理解了其中含义,甚至极有可能是这一风俗的最初神话学表达。
深耕考古,亦流观山海图
文/李公子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