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林徽因
香的是灵魂,活的是芳华。
静的是人生,雅的是时光。
作家尹若雪如是评价这个才貌双全、诗情画意、倾国倾城的民国女子。
初识林徽因,是在徐志摩的诗里,当时就好奇是如何美好的人儿能让这样一位理想主义的诗人抛妻弃子,抛弃的还是那么优秀的张幼仪。
后来才知道,她是林长民家的女公子,她是梁启超家的儿媳,她是徐志摩魂牵梦绕,爱而不得的女子,他是令金岳霖一见钟情,终身未娶的女子,他是让梁思成百般呵护,视若珍宝的女子。
林长民自幼便识得女儿林徽因聪慧异常,带着女儿前往英国游学,徽因在这里爱上了建筑,也是在这里徽因遇到了亦师亦友的徐志摩,爱上了文学,自此林徽因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方向。梁启超更是早早就认定徽因为梁家儿媳,因为徽因,梁思成也认识了建筑,他送二人双双游学,更是在林长民去世后,如徽因半父一般供养其继续读书。不得不说,有此机遇,真真儿是天造的才女。
当然,她也被置于过现实与理想不可兼容的境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她没有屈服,选择了和丈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她不得不花费时间去做她曾经讨厌的家务,她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建筑学家的使命,亦不敢忘记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这段时间里,她依然孜孜不倦的学习,也是因为她,中国的大部分建筑瑰宝能在战争中得以保全。
她并不完美,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是令人厌恶的,她曾是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眼中的花瓶,她吸引文人墨客谈经论道的场所也曾被嫉妒她的人戏称为太太客厅,但这丝毫不影响后人对她的评价和追思。她敢爱敢恨,能果敢地放弃与徐志摩的爱情,也能亲手对自己的丈夫说自己爱上了金岳霖,如此勇气,放在男女平权的现在,怕也是无人能及。她深明大义,能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死前也不忘带病诲人教书。
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看过张爱玲对爱情的执着,看过梵高对事业的追求,我还是觉得林徽因是我理想中的样子。她对待爱情,热情也克制;对待事业,孜孜不倦却也能知己所不能。
当然,我们没有林徽因那样的身家,没有林徽因那样的美貌,亦没有林徽因那样的机遇,但是,我们可以有和她一般的追求。像她那般时时刻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像她那般能够在身成名就之时对他人有所帮助,对国家有所助益;像她那般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像她那般既懂得如何守护亲情,追求爱情,也懂得如何将爱情化为永恒的友情,将友情转化为亲情。
谨以此文送给所有女孩子,祝福大家都能活的如林徽因那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