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作实操(人事、HR)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大排档

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之深度解读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3人  3HR

智慧老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那么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否也同样可以找到一些简单、基本的道理,然后严格执行呢?

3HR团队,通过搜寻大量文献,结合目前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曾在2019年1月24日,发布过一篇《HR十大经典理论》的文章,里面阐述了十个HR管理理论中的常用经典理论,为确保广大的HR从业者们能够准确使用,我们计划从今天开始,陆续将这十大原理逐一拆解,逐一解读。之后,还会陆续发掘,汇总更新。

原理一 The Peter Principle 彼得原理

该原理出自200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彼得原理》,作者是美国学者劳伦斯J·彼得,作者通过对千百个组织中不胜任的失败实例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于1960年的一次研习会上首次公开发表。尽管演说招来了敌意和嘲笑,但他仍在1965年春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最终完成了此书。彼得认为,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

彼得原理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 ,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组织带来损失。

HR的应对策略:

在了解了组织中人员晋升的误区后,我们能够如何应对呢?

首先,通过对每一个组织架构中的职位梳理,就可以清晰的判断每一个职位的任职条件,那么,在对该职位人才选拔的时候,就应该通过任职要求中的各项条件进行逐一评估。其实优秀员工的业绩与其能否胜任更高一级的职位并无必然联系。

其次就是“对号入座”,即,通过候选人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岗位必备技能的评价以及候选人心理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看看是否符合目标职位。发现不足,为定向培训提供依据。

第三步,就是做针对性的培训,当然,做HR的都知道,培训只是针对技能和知识,性格是不可培训的。假设一个业务水平都很高的员工,但是人际能力、情商不高,属于单打独斗型人才,那么他是万万不可放到团队管理的职位上的。其实更高级的职位需要的是更大的胆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而不是雇员在岗位上做得有多么好。

当然,任何理论都具有两面性,员工提升为组长依然称职、组长提升为主管依然称职的案例也有很多,因此不是说提拔人才不好,而是说提拔人才要有相关的机制,要进行考核与培训。考核与培训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否则便会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意义。当提拔人才没有约束的时候,组织中不称职的雇员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彼得原理》的解读和应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由3个HR编辑发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3个HR”立场。若涉及版权,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