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想地有效人际关系大学生世界

我决定做个“坏”人后,整个人都“好”起来了!

2018-03-07  本文已影响29人  唐大大_

本文字数:3400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01 有些错这辈子别犯,比如“做个好人”

“××,你是要上天吗?”


是不是每次一犯错误,耳畔边就会听到这种话,话也许来自你的娘,或者你的娘子。

但是这不是重点,

刚刚过去的小年,家里面真的有一位要“上天”了,

没错,就是这货:

灶王爷上天告状的日子到了,

贫穷得连糖瓜都舍不得买的笔者,

决定就放任这厮去述说我那一桩桩一件件的罪恶了

恐怕这一别,

今生今世 再无相见之日,

因为笔者做的坏事实在太多,

永远都说不完的…

图为“一个被累死的灶王”

小年灶王上天告状这一民间传说,最早记录于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其实反映的是根植在中国文化基因里的“好人传统”,譬如,“举孝廉”就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种以道德水准高低为标准的选官制度,说白了,其实就是“好人才能当官”的逻辑。

道教的经典《太上感应篇》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做好人,有好报,做坏人,遭天谴。

可有意思的是的是,茅盾的小说《子夜》里,恰恰是一直坚守着“做个好人”价值观的吴老太爷,在一开篇就抱着《太上感应篇》领了便当。

为了这样的便当,死也值了

其实这个时代,谓好人有好报的逻辑,早就已经破产了。还记得《芳华》里“活雷锋”刘峰最后的悲惨结局吗?

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传统文化“好人逻辑”糟粕,就是长辈口中的“吃亏就是福”,这是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最终为了要维持一团和气,把自己搞得累得半死。更加关键的,是这样根本就不讨好啊啊啊!

看完之后,擦干眼角的热泪,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活该!谁让你非得做个好人!”

要知道,老衲其实早已参透了人生

有些错这辈子别犯,

比如“做个好人”。

02 但行好事,别做好人 | “可爱”的诅咒

这不是一篇教人如何做坏事的文章,更不是什么犯罪百科,事实上,好事还是要多做的,做了就算没有回报,图个乐呵,也值当了!

但是,有个原则,还得留意:

但行好事,别做好人。

这里所说的“好人”,是指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把友善待人当做自己唯一的行为准则,处处为别人着想,一直在尽力表现得和蔼可亲、讨人喜欢,却无视自己的需求,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其实,这些“好人”,遭到了“可爱的诅咒”,是会下!地!狱!的!

“错!本宝宝已经活在地狱里了”

什么是“可爱的诅咒”?其实,指的是“好人”们内心都会有一些死板的个人规则(比如“永远不要让别人失望”“不要小题大做”等等),这些规则往往形成在童年时期,而其中的很多都已经不再有意义了,但它们仍会保留在人的潜意识中,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却很难被发觉和审视。

在这些规则的驱动下,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变成了愤怒逃避者和认可追求者!“好人”们的这些内心规则,就是一种心瘾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瘾呢?因为戒不掉,要去违反这些规则,而违反规则就会带来恐惧,“好人”模式的发展由来已久,肯定会在我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痕迹。

介绍个“人体实验

英国的科学家做过研究,发现婴儿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会用假哭来吸引大人的关注;十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挤出假笑来讨好大人。TA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关注TA;TA一大吼大叫、假哭,就会有大人把TA给抱起来;而挤出笑容的时候,大人就会给TA吃甜甜的糖果。也就是说,对婴儿来讲,哭这个动作,还没有跟悲伤这个情绪连结在一起之前,哭这个动作已经先跟大人的关注连接在一起了;笑这个表情还没有跟快乐连接在一起,就先跟好吃的东西连接在一起了。我们就是从这样的婴儿长大的。理所当然,我们一旦面对冲突、面对困难,想要生存下去的时候,我们觉得讨好身边的人,是很重要的一个生存方法。

这种讨好模式会跟着孩子一辈子,即便已经长大成人,面临一种“不够好”的恐惧。

而“好人们”也会像个孩子一样无计可施!

“像个孩子一样无计可施!”

这下知道为什么很多“可爱的人”

都喜欢自称“宝宝”了吧?

这种“好人”的心瘾,如果只是一种嗜好,就像某些人对读书、写作、看电影有瘾一样,那也无伤大雅

然而,“好人”这种心瘾,却会像是“酒瘾”“烟瘾”一样,具有危害性。

而且,“酒瘾”“烟瘾”伤的是身体,

“好人瘾”伤的却是你的人生!

03 “好人”才遭报应 | 悲催的讨好型人格

有个特别可怕的词,叫做“人设”!“可爱的诅咒”给你最大的伤害,就是“人设一崩,一切全完”,《芳华》里刘峰命运急转直下的契机,就是身为“活雷锋”的他居然干出了强吻女战友这种不符合“人设”的事儿!

的确,如果你的人设就是到处去讨好所有的人,只要你有一次不讨好对方,你之前所营造出来的一团和气和人际关系,都会化为乌有。因为别人已经把你的好讲话、好相处、一切说好,都视为理所当然。一旦被这样的你给拒绝了,比起被一般的人拒绝,会更令人不爽。

“好人”是个坑,一旦掉进去,就万劫不复。

这还没完,做好人除了给你来自“人设”的负担,

还会让你贫穷!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跟另外两所大学联手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叫做“做好人真的会垫底吗?”调查结果显示,好人得到的薪水比难搞的人要低。在工作场合当中,难搞的女生比好搞的女生多赚5%,难搞的男性比好搞的男性多赚18%。

这就是所谓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啊”!

04 服用“坏B”药丸,21天让你不用再做“好人”

哈丽雅特·布莱克,临床心理医生,具有多年的丰富从业经验。她创作了许多畅销的心理自助类书籍,如《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和《谁在操纵你》等,在著作中表示,如果想要破除“可爱的魔咒”,治好自己的好人癌,只需要21天。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来,快吞了这颗“坏B”药丸,舒舒服服地做个坏蛋吧!

首先,承认并了解自己的“讨好模式”,接受自己的现状

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我们总会编制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回避那些令人痛苦的真相。只有诚实面对自己最真实的灵魂才能更好地蜕变。你可以尝试列出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讨好别人,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例如这种讨好是否需要?我是否真的不够好?等类似的对话。这可以帮助在以后碰到相似的情境时,给自己一个警示。

第二,学会说不,建立边界意识

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地方,回忆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并列出那些你不喜欢但不自主去帮别人做了的事情。然后,写出你为什么不想做这些事情。这一步,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接下来,警惕边界被侵犯的信号。当你感觉不舒服或者愤恨不满时,也就是你感觉到被挑战、不被尊重的时候,正视这种感觉,尝试说“不”。

第三,面对他人的请求,不要惯性答复,适当拖延时间

为了打破你面对他人的请求下意识说“好”的习惯,你需要拖延你的答复,审慎地考虑你将要说出来的话。一旦你学会了先不要马上答复别人的邀请、要求或请求,你的控制感马上就会增强。比如,如果对方是在电话中请求你,你可以这样回答: “我过会儿给你打回去行吗?”。如果对方当面请求你,那么你可以说: “我可能没空儿。我查一下日程安排,然后尽快答复你。”如果对方表现得特别紧迫,你需要找借口离开一会儿,以打断你下意识说“好”的习惯。

最关键的,是要去除脑袋里的那个“应该”!

取悦症患者在脑海中缺乏弹性和余地,他们总会说“我应该这样、那样”。有意识地把这些“应该”,替换成“如果我愿意”的句式会好很多,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满足那些重要的人对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首先,这些表述中加入了自我偏好的条件;其次,表述中还加入了选择权;最后,告诉自己并不是要满足所有人,只是满足重要的人,并且这不是义务。这样一来,对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软化了。

05 写在最后的话:“做好人”是“病”不是“癌”

归根结底,“做好人”其实只是一种坏习惯!

坏习惯其实以前都帮过我们,是我们的老朋友,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只不过现在它们过时了,不适应当下的境况。坏习惯的每一次出现和重复,其实都反应出我们深层次的需求。要在聆听坏习惯的基础上接纳它,理解!

所以,别忘记坚持!即使一开始的转变很痛苦,也必须坚持下去!毕竟,“做好人”这种坏习惯已经跟了你一辈子,想要三招两式就破除掉这种“可爱的诅咒”,是非常困难的!

哈丽雅特·布莱克也告诉我们,改变这种行为习惯只需要21天而已!

“好人症”不是“癌”,只要按时服药,总是能够治好的

等到我们的“好人症”被治好了之后,

关东糖还是留给自己吃,

一桩桩一件件的“罪行”留给灶王爷去说吧!

毕竟,灶王爷口中的“好人”是不值得我们去做的

自从我决定做个坏蛋!感觉整个人都好起来了!

只有承认了自己的“坏”,才能勇敢变“好”!

给大家拜个早年!

END

编辑:中科普品牌部

注:文内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行为,

请加作者微信号并告知,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作者:唐大大

理想主义者,终身学习,爱运动,爱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