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真知灼见成长工具箱

写作:读写学练的好习惯,每人都应该坚持

2018-01-10  本文已影响838人  牛粪茶壶

有时候会自我反思:写这么多个人色彩浓郁的,受众很小的文章有啥意义?慢慢找到了一些合理解释。写作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个人思维想法的记录,二是大众的传播,两种写作的思路价值目的不同,不能混淆。

对个人化写作而言,我以我手写我心,记录自己所思所想所得,经历过往趣事等,是对自己的交代总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心得体会思维碰撞,经典趣事重要经历,有记录的价值。可以作为记忆的延续,可以作为经验的总结,可以作为知识的传承。

作为社会意义的大众传播而言,写作多了一层责任,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它需要读者审判。将信息、经验、看法进行传播,需要文章具有价值性、娱乐性、科学性……这不比私人写作,要求更高,每人都得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大部分写作者都是个人化的写作,有影响力的公知毕竟是少数。我提倡表达,包括写作、说话、行动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写说做演都可以,如果顺便找到观众、知音、同路人,那更有趣。能说出来写出来做出来的才是被应用了的知识,才具有了灵活性,实用性,才接了地气,比死记硬背强十倍,不然,背下来的东西早晚会忘。

写作有很多好处,除了记录功能外,它还能清空个人的内存,能预估现阶段个人的知识系统,具体能力价值,能评估出个人阶段性的真本事。很多人眼高手低,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其实能表达多少做出多少才是真能力,肚里有多少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多少,为什么?有多少想法,想到什么程度,写作都可以检验。

清空个人现存想法过剩思维,有利于有效接收新知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满状态容易沾沾自喜,封闭,骄傲使人倒退,需谨记。榨干自我,再重新吸收,效率会高很多,能最快丰富建构稀缺的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紧跟重大理论,时代热点,专业技能,个人经验进行输出式放空,看看自己是否对兴趣领域的每个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是否对涉及理论都略知一二,在兴趣专业里属于业余还是精通。

所以,写作的意义在于记录收获、清空存量、深入学习。查缺补漏,找到差距,在专业兴趣领域,全盘认知层面,检验自己思维模式是否定型,看看个人认知能力是否遇到瓶颈,知识框架的不足在哪儿,找到差距正视它,给自己施压,克服懒惰,深入学习才会持续进步。有很多知识我们不想学,有时候不想写,是知识无用,还是我们不会用,不能用?如果知识有落脚点,接地气,有个人兴趣外在价值,寻找到知识的意义与激情,学习就不是苦差事。

写作可以靠个人自觉,也可以靠外在压力,有了任务目的,学习会有动力。不管是个人自我施压,还是读者期待,或是找到更高的价值意义,赋予写作激情,把输出作为落脚点,让具体知识在各种实用场景被应用,变成灵活的律动的赋能的有价值的知识时,写作本身会变得很有意义。每天蹦出一个新想法或习得一个新认知,或作出一点小事情的时候,状态就对了。每天做点事儿,读几十页书,看看新闻,刷几部网剧,去郊游,去交际,发现知识的意义与生活的美,把知识的吸收与输出结合,学习习惯基本培养好了。

肚里有货,不吐不快,每个人都有表达欲,如果积累太多慢慢淡忘,那不如不学。想法太杂乱,也会牵扯精力,如果把想法当成过往,当成框架进行输出,变成可查的历史记录,系统的想法主线,变成可拓充可发展的阶段认知时,这些记录将成为见证,可以回味,可以引证,可以充实,为未来专题写作系统表达做准备。如果想法永远表达不完,那说明输出输入的过程非常完美,如果没有可写的东西了,那恭喜你,终于可以放空自己,可以吸纳新知拓宽视野慢慢进步了。

我现在处于放空知识存量阶段,试图用个人获得的简陋框架去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非常肤浅,对各种问题一知半解,没有深入。这个过程对自己非常有意义,找到差距,深入学习,把每天的思维碰撞,吸收或创意的新想法记录下来,用具体形式(应用场景)表达出来,论述表达解决问题,把所学变成真知,把读写学练结合,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将受益终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