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的小心脏

2020-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SW_企鹅

新的工作地,总是需要时间适应的。

今天与同事外出找合作方。

我们俩都挺怕的。

我跟同事说,首先我们表明自己是谁,来意是什么,最后询问是否愿意合作?

同事说待会儿让我上。

我说,“不是吧。”

同事是社区的居民,她比较熟悉社区环境,一下子就找到了理发店。

我们在门口打转,犹豫要不要进去。

同事拉着我进去了。她询问店长在吗?

结果她一见店长特开心,对着店长说:“原来是你呀!”

原来店长跟同事的孩子上的是同一所小学,同事时常能遇到他。

我们很顺利地达成了协议,同意周一在社区开展义剪活动。

我全程几乎没怎么说话,小心脏不停的跳,感觉都快跳出来了。

从小都没什么胆量,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

上大学了,即使读的是师范专业,怯场的表现也不见好转。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如此?

彷佛一直被塑造成一个不能在正式场合好好说的人。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自己很快的写完练习了,高高兴兴地交给老师。老师要求我大声地读出来,我比之前大声了一点点。老师还是不满意,并将练习本卷起来,打了我一下,并要求我下课不能离开讲台。

下课后,小同桌跑到我面前,对我表示同情,并给我说了句:拜拜,我要去玩啦!

至今依稀记得。当一个学生需要鼓励的时候,老师却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要求她成长。这不就是拔苗助长了吗?

我还记得曾经在家中吃饭,家人在客人面前直接的凶我,让当时的我觉得特别丢人。即使是幼小的心灵,同样有自尊。

图片源于网络

这么多年来,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那都是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大人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自己曾经也当过老师,很担心自己无意间的话语会伤害到孩子,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如今自己当了社工,需要跟各式各样的人交流,更考验沟通技能了。

凡事三思而后行。

更需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