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鑫宇事件引发的思考

2023-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书的歌者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到处都在报道关于胡鑫宇的事件,令人揪心,也令人心痛。为何花季少男,会自缢身亡,或许,也只有当时的他自己知道。

但是,反观这件事情的背后,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我们的父母去了哪里,我们的老师去了哪里,我们的社会又怎么了?

1.家人的视而不见

从报道上看出,胡在自己自杀前,却是有很多的征兆,包括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哭诉,觉得在学校里适应不了,日记里也有写,可是这时候的父母去了哪里。

或许,家长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别人家的孩子能够吃苦,你为什么就不能,所以,说几句安慰的话,再或者骂几句,然他自己清醒。

但是,毕竟是孩子,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处事能力都有待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也是孩子,能够理解内心世界的恶魔吗?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是各顾各的,没有时间,或者总在借口说自己很忙,忙着赚钱,忙着养家,但是,咱们也要考虑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被看见,那么,赚钱养家岂不是一句玩笑话,等到孩子失去的时候,什么腰缠万贯,又给谁看呢。

今后,不论我们的孩子有什么哭闹的情绪,一定要观察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有些时候,就是想要和你聊天,有些时候就是想要你的陪伴,而更多的时候,只是想要你的一句安慰和一个拥抱,就这样简单。

2.老师的看不见

胡在学校的时间应该是最多的,寄宿制的学校,一般都是吃住在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班主任,难道不会关心自己的孩子吗?

日记本上很明显的写着:“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如果死了,也不会被谁怀念吧。”

这样惊骇的话,难道就没有人发现,没有人劝导吗?

作为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起码不能做到诲人不倦,但是也不能毁人不倦。纵观现在教育,很多教师不再使用暴力,但是,已经由暴力改为冷暴力,或者是语言暴力,“不能打你,那我就用语言刺激你。”

这样的事情,也是令人咋舌的。那我们不仅要反思,孩子,你们真的不容易,面对的是什么样子的社会,都是些什么人,将你们变成了不会爱的人。

3.社会的看不见

很多时候,社会给孩子们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社会上的言论,也不会让孩子失去生命。

这个理论就像,从前有座山一样,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放羊,放羊之后,娶媳妇,娶完媳妇在生娃,生娃继续放羊,如此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好像,人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才是唯一出路。那些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非要去做顶峰,而不是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

社会,给我们的,难道就只能是全力奔跑吗?那我们不是机器,为什么要任人摆布。

所以,孩子们,如果有自己的想法,要勇敢的说出来,不要害怕,也不要躲藏,说出来的机会就有成功的一半。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家长们,不要那么急功近利,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给他们机会,证明他们。不能用我们的局限,去限制孩子的自由。

所以,老师们,不要总是关注成绩,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多和他们聊一聊,也许,你就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所以,社会,我们不要在给孩子们那么大的压力了,少些舆论,少些埋怨,少些猜忌,少些谣言,生活还可以继续勇敢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