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226)北海公园阐福寺
北海公园里的阐福寺相传为“京城第一福地”,这种说法因何而起的呢?
1744年清乾隆帝将父亲雍正的王府改为雍和宫,统管全国的藏传佛教,其中的镇“宫”之宝即是用整根白檀木雕成的弥勒佛。两年后,乾隆遵照母亲崇庆皇太后的意愿,在北海中的明代太素殿旧址上建起阐福寺,设有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及大佛阁。阁内有一尊用整根金丝楠木制作的千手千眼千面大白伞盖佛母像,其上嵌满珠宝,华丽程度冠绝京师。
雍和宫与阐福寺,一个是乾隆为父亲而建,一座是他为母亲而修,它们在当时是皇家等级最高的寺庙。两者门前都矗立着一对其它寺院没有的铜狮子,彰显出不同凡响的尊贵地位,而阐福寺还独享一份殊荣。每年的腊月初一,乾隆爷都要到阐福寺拈香礼佛,然后回宫开始用刻有“赐福苍生”的黑漆杆毛笔书写众多斗大的福字。第一张封存,以示留住福气,其余的则按照亲疏远近分赐给王公大臣与封疆大吏,所以阐福寺便有了首福之称。
然而,阐福寺却福气欠佳,其命运多舛。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列强将大佛阁佛母像上的珍宝抢挖一空,门前的铜狮子也被意大利兵搬到了他们的使馆前,更具讽刺意味的事件发生在1919年。由袁世凯卫队改隶成的北海消防队在大佛阁内做饭时失火,将佛阁连同旁边的几栋建筑付之一炬,辉煌璀璨的阐福寺从此一蹶不振,沦为普普通通的一处院落,近年来这里曾多次举办花卉、书画等展览。
前不久我去阐福寺时,里面正在为庆祝共和国75周年华诞举办名为《典耀中华 赓续文脉》的书法、诗文、篆刻展览。天王殿及两座配殿中挂满了获奖作品,既有荣获一等奖的,也有斩获优秀奖的,既有名家的苍劲大作,也有小学生稚嫩的笔迹。我最欣赏的是一幅字:“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其出自唐诗《诗品二十四则·典雅》,描写的是清新雅致的居所环境。获奖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似啜甘霖,同时把空空如也的殿宇充实起来,暂且遮掩住被劫掠的悲惨过往。
但大佛阁没有修复,原址仍是一块平地,上面摆放了二十多口青花大缸,里面养着郁郁葱葱的睡莲,并且有的还绽放着或黄或白的花朵。阵雨过后,花瓣间存有晶莹的水滴,似是它们向游人诉说阐福寺悲惨命运时滚落的泪珠。我漫步于花缸间,内心不由得沉吟道:问世间福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逐。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号称“五福”,可几人能百岁?几家能累世荣华?生不逢时屡见不鲜,孔子“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临终前受百般折磨更是家常便饭。福者,祸之所伏也,拼命追逐幸福,无异于飞蛾扑火。《典雅》诗中还有“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诗句,或许平淡才是福之真谛。如菊之淡可以散幽香,可以斗寒霜,于无声处显不屈,不屈于权势,不趋于权贵,不曲于权威,在独行中自强,在幽僻处自赏,虽无言而大音。
我凝视着空旷的大佛阁遗址,仿佛望见了它嵯峨的身躯与其中珠光宝气的佛母,她正闭目打坐,和着梵音悠悠地言说:求福莫如求己,心安则福聚,心善便福至,心静即福深,阿弥陀佛。
20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