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2
上篇品读了七篇中前三篇之各第一段,今天品读前三篇之余后一段。
第一篇:盛神
原文: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意思是:生命获得上天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天成为一体并知晓天道的人。通过内在的学习修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经由触类旁通而掌握了道的人,所以人的生命及肉体,起始皆出自天地之造化。人类知道各类事物是通过九窍思维所得。如有疑惑不解之处,须通过心的思考并用道术来判断;没有道术必定不会通达。通达了,五脏精气方得到养护,且务必保持精神的专一安静,这就是化,也就是说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志向、思想、精神、道德随之便产生了;精神是其主导者。宁静平和可以养气。养气得到和谐,志向、思想、精神、道德这四者便不会衰败,四边也散发出了威势,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长期存在不会舍弃,这就是人神达到了神化之境,这样才叫真人。真人,同天是合道的,坚守一而养育产生万物,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涵养,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才是发出威势的人。有识之士通晓了这个道理,精神方可旺盛,也才能培养志向。
第二篇:养志
原文: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心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意思是:志气如果不培养,心气就不能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就不畅达;思路不畅达,心的意志就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就不理直强硬;应对不强硬,就会丧失志向心气也会虚弱;丧失志向心气虚弱,精神也就秃废了。精神秃废,便会恍惚不清;恍惚不清,考虑办事就不能专一。所以养志从开始就的重视,务必镇定自己;自己镇定了,志向意志便会充实坚定;志向意志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朗经常固守,才能分而治之。
第三篇:实意
原文: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意思是:自然无为如何求得,要和谐五脏,通畅六腑,也就是要清心寡欲,精神魂魄都要固守不动,这样就可以向内洞察、听取、坚定志向,思想放空,等待神灵往来活动。以此观察天地的开辟运转,了解万物的造化规律,方可发现阴阳变化发展,也能掌握人世间治国方法和人际交往的道理。不必出门便能知道天下之事,不必探头即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就能知道它的名称,不用行动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所谓的“道知”。通过道来察明一切,应该是没有达不到的方位,通达神明而安稳归宿。
2021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