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45了,青春它总会过去
-SADCLUB-
前阵子,排在我歌单前位的总有朴树的那首No fear in my heart。
后来才惊觉,2018年的朴师傅已经是45岁的中年人了,离1999年的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已经过去19年。
那时的他在歌里写到“大家醉了,就我醒着,我真傻”。爆火后,朴树过了一段特别疯的生活。
如果你回到千禧年的北京酒吧,可以经常看到这个长发少年略显迷醉的身影。
直到有个朋友提醒,他才意识到要抽离这种麻木的生活,因为心里并不快乐。
出道至今,朴师傅只出过3张唱片。大部分的日子都和他的两条狗小象和大海,生活在北京顺义的一幢房子里。
除了遛狗买面包,没有其他活动。(2017年金毛小象去世)
“这些年,我好像变得越来越严肃了。我特别不喜欢我自己这样,教条又无趣。”在和鲁豫的采访中,他这样说道。
他羡慕一切外放明朗的人,妻子吴晓敏就是一个,因为这样的人活得好简单。我想,如果有的选,朴树并不愿意成为他自己。
在外界的眼中,朴树是谁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他只是被时代选中,承担着少年的这个角色。
人们一边爱着他赤裸裸的脆弱,一边怀念起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那一部分。
但就像记者雷晓宇总结的,“44岁做少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最糟糕的一天,朴树不见任何人。度过煎熬的方法,就是不断安抚自己,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错觉。连音乐也救不了他。
“只能在那个煎熬里面,不停地呆着呆着,然后你就习惯了。”这过程类似于熬鹰,结果不是被驯服就是要保持挣扎。
就像你不知道,别人生活中难捱的内核在哪。我也不清楚,朴树从1999年走到2018年时的45岁,经历过哪些自我怀疑的至暗时刻。
-2-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溃烂。很多人不是在佛系养生,就是在佛系求职,佛系恋爱,似乎保留一点对这个世界的愤怒,就输了。
没意思,无所谓,就这样...都包含在了回复别人微信里的一句“好的”和“收到”。
朋友A,十七八岁的时候还能跟老师据理力争,拒绝私自开班交补习费。
现在冲着老板凌晨2点发来的需求,第一反应不是“搞毛啊”,而是感谢微信还没有开发已读未回复的功能。
以前梦想着租房走天下的朋友B,毕业2年,每次路过地铁口环境优雅,10万1平的小区,也会开始盘算着自己能批下多少贷款。
他爸妈说,“这是好事,你正在变得脚踏实地。”听了这话,他反而觉得有点落寞。毕竟,小时候的理想,可不是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大人。
其实,这些能说出来的烦恼,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只是坦诚面对自己,变得没那么有勇气的现实,确实是一件难事。
少年感这个词,搭上年纪小,是一块遮羞布,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可以合理化。
但年纪渐长,我们开始慢慢给自己设限,把别人的生活当成范本。
这样生活,似乎能容易些。所以,一边痛苦一边还在挣扎向前的朴树,才会显得有些珍贵。
-3-
现在回忆起来,从小到大学了一半放弃的事情,就像一张张被揉皱的纸团,快塞满了垃圾桶。
从电子琴、漫画板到单反,不是太懒了就是中途感到没那么容易放弃了。
这些定下而未完成的小目标,每看到一次,就犹如一次小型凌迟,怀疑自己既没能力又没定力。
直到后来变成习惯性脱敏,不痛不痒。不去尝试和坚持反而成了常态。
就像蔡康永所说的,“15岁时,觉得游泳难,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又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想来今天的你我,都是被自己成全而来的。咸鱼想要翻身,最糟糕的是连鼓起勇气扑腾一下的欲望都没有了。
特别是,越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待久了,越不愿意挪窝。
因为能找到不挪窝的理由太简单了,成年人这个身份就是最好的挡箭牌。得赶下周的PPT,得结婚得买房,这个月又要还车贷了。
减肥先放一放,托福先放一放,上周想搭讪的那个男生女生,也等ta来发现我吧。最后才发现人生的主动权,越长大越不在自己手里了。
-4-
少年感的失去,并不是指努力买房买车挣票子,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毕竟追求财富本身从来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没什么梦想,只想赚钱的口号,是大多数人在疲于生活时,经常会闪过的念头。
但是,不管几岁,不要忘了做些随心的事。例如拒绝一些尴尬的社交活动,对老板无理的要求学习say no。
朋友A这几天就把微信名改成了周六周日拒接客,透露着一股富贵不能淫的倔强。(好在业务能力过硬,如今还安全在职:)
而朋友B,则是预约好了十一的年假,打算去东南亚完成一直很想去的背包旅行。
即使找不到人同行,她也打算不等了。现在也终于有点回到“世上除了生死,无大事”的生猛风了。
偶尔让生活出现一些不太合规矩的裂痕,你才有重新活过来的感受。
就像在采访结尾,当鲁豫问道,你怕老吗?朴树说,我只是怕失去勇气。
-5-
朴师傅的生活,也并不是每天都是橙子汽水的清凉味。每个人都会有一阵子,突然下起暴雨,头顶没有一把伞躲避的时候。
就像他所说的,“我只是和每个人一样,经历了一个同样复杂的人生而已。”
说到这里,想起上个月在北京采访的一个30多岁的女生,颇有种老娘只要努力,没什么得不到的飒爽。
压力大的时候,便会开车兜风,健身蹦床的时候,每向空中弹跳一次,便对自己说一声加油。
这种生活的小细节,可能在不少人看来有些幼稚。但时刻不忘记自我鼓励、复习勇敢的人,才能在看尽复杂世界之后,保留一些脆弱又骄傲的少年味道。
所以,不要因为走在生活的钢索上一时站不稳,而索性把它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