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
昨天早上听Timothy Wang的摄影工坊的第二节课,他提到目前中国国内的摄影怪现状,“网红”层出不穷,明明作品水平很差,但并不耽误赚钱。或者拍照本身就是为了收集点赞。特别提到一个图库摄影师的做法,他在自己的镜头机身上贴上纸条:“下面这一张是不是大众爱看的,能不能赚到钱”,来达到自己鞭策的目的。金钱主导的价值观,一味迎合观众,必然会影响创作的水准。在真实的创作面前,也许应该只有表达,而不需要平衡甚至取悦。
昨晚开车时,听不鸟万如一的《一分世界》的最新一期,提到iPhone X在开卖后一位媒体编辑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大肆褒赞手机的方方面面到无可复加的地步。不可怀疑的是,iPhone X作为苹果最新的产品和把AR融入产品的尝试,它是具有夺目的一面,只是当媒体和大众都把它捧入云霄,用各种美好的形容词来表达喜爱时,却忘了它只是一个手机而且注定会很快过时的数码产品的本质。人们似乎忘记了“美好生活”的本来应该有的模样或者具体的物件:老唱片,喜爱的作者,展览,等待,旅行,深谈。比较讽刺的是,这似乎与苹果产品设计者的初衷相悖,他们本来是期望借助这些智能设备和优雅设计来塑造人类生活更美好的未来,而包括iPhone在内的设备目前似乎只有两个用途:看剧,打游戏。
今天在读傅尔得的《一个人的文艺复兴》,里面有一篇《文艺解决什么?》,从一次看《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有感,我写不出更好的字,摘录如下:
小剧场的文艺,它不解决你的吃饭问题。选择做一个艺术家,或者向这个范畴靠边的职业的人,有一个普遍的宿命,就是不能求物质,或者说是无法求。… 只能当你用有态度的独立姿态跟它摩擦、相处时,才会产生火花和升华;
它解救你如顽石的日子,让你柔软。
如同大多数人一般,把日子过成了顽石般无可救药,在日复一日中,不再关心云淡风轻,也不关心鸟语花香……或者,有那么一刻,它让你发现自己仍有温度地活着。它如一道闪电,或是一道流过你体内的电流,让你瞬间肌肉颤抖,从休克中醒来。……
很奇怪我会把这些碎片放在一起,而它们似乎又有一些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