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理小故事

2023-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语修

曾经有一个苦者对老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苦者执着地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

听完,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不断倒到水溢出来。

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

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人生的痛苦,大部分都来自忘怀不掉的尘封往事。

正是因为如此,生活充满了沉重的枷锁与束缚。

《平凡的世界》中写到: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一只手残废之后,千里迢迢来见智慧大师。

他说:“大师啊,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我现在成了一个残废人,我长途跋涉、疲劳至极,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苦辣,为什么我找不到心中的阳光啊?”

智慧大师问:

“那么请问你心中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大师,我心中装的是我每天跌倒时的痛苦,是每一次受伤之后的哭泣,是每一次孤独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你这里的。”

于是智慧大师说,好,年轻人,来来来,我把你渡过河,我们坐船去,我带你看一看。

结果呢,大师带着这位年轻人渡过河之后,对着年轻人说:

“小伙子啊,请你把船扛着跟我赶路吧。”

这个年轻人很惊讶地说道,智慧大师啊,船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大师说:

“是啊,孩子,你扛不动它,你要知道,这个船过河的时候是有用的。

但过了河,我们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克林顿曾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

每个人的情绪容量都是有限的,背负太多负面情绪,行走的脚步就会沉重。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基本属于第五层了,那么按照需求理论,必须先满足了下层的需要,才会产生更高层级的需要。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自我实现的目标,那就要先满足他前面四层的需要,这就是地基。

生理的需要对于关注教育的阶层来说应该都不是问题。

但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却往往被忽视了。

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经常吼孩子,甚至于加以打骂,他们会有安全感吗?

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说你考不上高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他们会有安全感吗?

如果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整天长吁短叹,一副你对不起我,你给我丢人了的样子,孩子能感受到爱吗?

没有爱的家庭(也包括班级),孩子会有归属感吗?

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不重视他们作为个体的感受,凡事都是父母安排,把它当成机器人,我输入指令,你执行就够了,那孩子能感受到尊重吗?

一个从没被尊重过的人,如何懂得自尊?人因自尊而自重,因自重而自强,因自强而自律。

没有自尊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律。

这些都是孩子好好学习的心理基础,你看不见它们,但它们一直都在影响着孩子。

没有这些基础,孩子根本就不会有追求更高理想的需求。

而理想,正是学习的势能,理想越高远,产生的动力就越强大。

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没有内驱力,只能被人推着走,父母又能把他推多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