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者联盟婚姻育儿想法

听话的孩子不快乐

2019-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妙所

知乎上有个热度很高的问题:从小特别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了是不是更容易不快乐?

最近在古典老师的个人战略课做助教,带着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在一开始的个人战略十问里,就有不少小伙伴卡住了。仔细聊下来发现,他们都属于从小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

A:工作了六年,一直做HR,换了两个单位,工作上按部就班,可自我成就感却很低,对于工作和生活,既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想做职业规划也是一头雾水。

我启发她:想想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比如优点或者优势。

她想了想:我没有什么擅长的,好像没有核心竞争力。

我继续启发:不上班的时候,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或者说,你什么时候会处于那种生气勃勃的心流状态?

她努力地想了又想:没有,我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从小就特别听话,读书,考试,毕业了就上班。我既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特别的迷茫,所以才会参加个战课呢。

B:工作了九年,一直在公司客服中心处理投诉,刚刚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可能是因为休息了一段时间,现在面对客户投诉感觉很痛苦,不想再做这样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可以转到什么样的岗位。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能做的,现在电脑都能做了,家里人劝她安心当下继续工作,毕竟都有孩子了,她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两个女孩,在家里人眼里,都是从小听话懂事的乖孩子。等到长大了,突然发现,找不到自己了!

很多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这意味着自己能够省心,不用费尽心思调教,不用焦头烂额地应付老师。孩子循规蹈矩,踏踏实实走在父母的意愿里,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中,不出错,安安稳稳过一生,多好啊!

事实上,在每个生命诞生的最初,都是活泼泼的,拥有旺盛的能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活出自己,是生命力的本能。

可很多家长,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本质其实是让孩子遵从自己的意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不管是强迫的,温柔的,还是潜移默化地,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干涉和控制。

时间久了,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习惯了控制与被控制。慢慢地,孩子会把父母的意愿内化到自己心中,当作自己的意愿。无论做什么事情,他的内心都会有父母的声音在评判,在发表意见。这时候,不用父母再多说什么,孩子自己就会按照父母所想的去做。

听话懂事的孩子就这样诞生了。

成长,离不开不断地做出选择不断试错。这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听话懂事的孩子基本都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在成长过程中落下了这宝贵的一课,也就很容易出现下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找不到自己了。因为他们早就把父母的想法内化为自己的头脑,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早已经被压抑到最深层,根本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结果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父母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知道。就像女孩A,看起来工作稳定,却越来越迷茫,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第二,听话懂事的孩子更容易不自信。因为对自我认识不足导致自我评价低,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充分的自我认识必须通过不断尝试不断选择才能获得。他们不敢尝试,害怕出错。小时候怕出错了父母不喜欢,而自己内心非常在意父母的看法,因此只能——不逾矩,不出错。

然而,不尝试,就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力发展不起来——对自己信心不足——更加不敢尝试,形成了恶性循环。

就像女孩B,明明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不然会被机器取代,却在家人的劝说下依然纠结和犹豫。

对从小听话懂事的孩子来说,只有听话懂事,才能得到大人的夸奖。日积月累,他们做事的目的就容易就变成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先想着别人会不会满意,而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只有在他人的认可中才能获得存在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会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一个不自信的人,一个时时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需要获得别人认同的人,会活得快乐吗?我认为,只有绽放自我,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