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
河南坠子,作为起源于河南的传统曲艺形式,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不论在河南的都市圈,还是在山区或平原乡野间,都活跃着不少专业的、业余的表演者或团队,以及无法准确统计出人数的戏迷。河南省南召县皇后乡皇后村的张书义,就是其中之一。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张书义,现年56岁,从事河南坠子表演已有40年。因小时候家里贫困,兄弟姊妹又多,张书义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背着书包上学,到了十七岁的时候,面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他认为这样活下去很没有意义,想改变一下现状,可自己不认字,又没有技术,因此,他苦恼不已。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17岁那年的冬天,村子里来了几个说书的,这些人精彩的表演让村民们大开眼界,这其中也包括张书义。听了几个晚上之后,张书义在小伙伴们面前也学着唱了几句,大家都感觉他唱得不错,跟说书先生有一比,为此他很兴奋。再加上他通过观察,发现只要学会了说书,农忙季节在家种地,农闲时走村说书还有额外收入,就感觉这条路子很适合自己。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当张书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之后,遭到了一致的反对。家人认为学唱坠子书说太丢人,是不入流的职业。一气之下,他偷偷跑到云阳堂爷爷家里“诉苦”。谁知道,堂爷爷很喜欢说书这门流传于河南乡间的曲艺艺术,大力支持他的想法,并让张书义暂住到自己家里,准备抽空开导开一下张书义的家人。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张书义听从了堂爷爷的安排,暂住在云阳镇,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去大街上溜达。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大街上遇到一个50多岁的说书人。张书义提出了拜师要求,再征得说书先生的答应后,与老先生一起回到堂爷爷家里说明了情况,就跟上师傅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管吃管住管路费,但没有工资的学徒生活。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在跟上师傅走村说书的第一个村子,张书义听了三个晚上之后就向师傅提出单独为村民唱一次的要求,在师傅半信半疑的目光下,第四个晚上张书义短短三分钟的说唱,获得了村民阵阵喝彩声。师傅大喜之下,开始认真教张书义说书细节。在师傅的指导下,张书义以《王宝钏抛彩》作为人生第一个说书段子开始了说书之路。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一晃半年时间过去,在这期间,张书义跟上师傅走南阳,踏湖北,足迹遍及豫西南、湖北襄阳一带,他不但学会了师傅所有的本事,还帮师傅赚了不少钱,于年底腊月二十三日辞别师傅回到家乡。此时,张书义已掌握了全部说书技巧,信心满满,准备在家乡南阳打出自己的名气。图为2008年10月29日,刘兰芳在平顶山鹰城广场观看张书义表演。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第二年开春,张书义跟上舞阳的说书艺人张富功开始组团演出,到收麦季节回到家中,交给了母亲厚厚一沓票子,喜得母亲合不拢嘴。同年冬天,张书义在附近的杨天池村演出,精彩的表演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并被家有待嫁之女的村支书样中。支书在与张书义的父亲商量之后,确定了这门婚事。“我咋也没有想到,出去唱了三天戏,还找了一个好媳妇。”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不识字,但是记性好,别人唱几遍就能准确记住所有的唱词,张书义凭借这个特殊的天赋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开始在家乡南阳一带频频演出,小到祝寿、还愿、商业演出,大到代表南召县文化部门参加马街书会和县里组织的“送戏下乡”,声名鹊起。其经典段子《搬龙角》《马棚封宫》《刘秀走南阳》也成为民间和网络上的热门段子,深受戏迷们的喜爱。
河南男子从事坠子书说唱40载 称这辈子没白活很知足现如今,56岁的张书义和妻子在家里带孙子和孙女,近三年已经很少外出演出,但闲暇之余,他还会换上平常演出时的服装,在村子里的果树林里唱上一段,过把瘾。“等孙子和孙女大一些了,我还会出去演出,毕竟我靠河南坠子找到了乐趣,还娶到了媳妇,这辈子真的没白活,我很知足。”(河南说河南产品内容部/管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