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三立歌风台 25 三字经 篇 7
王应麟 先生的《三字经》,2018 年 9 月版,以下是原文: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2022.1.19
【王应麟】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网络】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王应麟】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网络】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王应麟】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网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王应麟】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网络】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莫一多 => 古代有 “经史子集” 的说法,“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史”是指历史典籍,“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
经书、史书、子书、集书,在古代读书人学习这些是有先后顺序的,按我理解的来应该是先发蒙,再读经,后读子,而后经史子集无不可读。
经书,是在带读书人认识各方面素质标准,读书人要做到什么水平。
子书,是在带读书人了解诸子在各方面素质上的历练,读书人可以做到什么水平。
史书、集书,是在带读书人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关联,建立自己和世界的联系。
现代的教育和古代教育相比,优势的点在于
1.家庭教育有很大的比重,父母长辈的教育责任不小
2.教材难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适中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基本成熟
3.学生能掌握至少一门谋生的能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