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局外人》--2020.8.5
读《局外人》--2020.8.5
想读这本书其实挺久了,大概有好些年了,最开始时候是记得四五年前我突然有想法想写本书记录自己的生活,由于自己总觉得属于排斥脱离于许多真实感情和切实场景之外,也包括周边亲人,友人关系的边缘,所以想以“局外人”取名来记述。
这代表着我,或者某部分人,除身处具体生活与感情之外,总是有另一种视角把自我完全抛离,好像自己只是这场人生游戏的观众,可以冷漠地对待和接受许多事情的结果与变化,这并不是人们常说的理智,反而更像种消极,不愿抗争,因为觉得任何事发也都并无关系;
此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却在群体中或感情中又是扮演局外人的角色,无法真正融入于任何情感的联系当中,只越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孤独个体的冷漠。
回到这本书,其实通篇读完也未讲太多事情,一个冷漠的人,面对自己母亲的去世,爱人的表白,友人的要求,对陌生人的枪杀都表现得出超出常人的冷漠,总让人觉得无情和冷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会有莫名的代入感,相信许多人应该也会如此罢。
返回去看译者的点评,把此书内含意义深挖甚至捧上神坛,篇幅足足占了全书的五分之一,把文章表现对于社会,人性的讽刺恨不得逐句解析出来,有种浓厚的中学阅读理解的味道,倒也是庆幸没有以此作为开篇。
许多的细节与繁琐的描写注定是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表达些什么,我可以通过整篇的文字感受到所透露出的那种压抑和讽刺,其实也说不上讽刺,更多也是不解,不知道真的是大部分人都会作出“理所应当”的反应才算是正常,有人情,还是大部分都不愿意承认如此,为什么没有把许多情绪表现出来,面对这些已发事情的感知不表现出来,就像是冷血或者是令人厌恶的?
到此让我想起了关于去年年初吧,爷爷的去世,我和康哥是爷爷闭眼前最后守在床边的两个人。当时我眼看他,从奄奄一息,拼命喘着气,半缩在床上,到突然咳出一口痰,回光返照,蓦地做起来,瞳孔放大到比令人心悸的程度,张嘴都可以嘟囔出一串碎语,而我俩并没有听得出是什么话。紧接着就是生命气息的迅速枯萎,前后短短不到半分钟,我目睹了他生命最后一段的亮光与熄灭。
随后,爷爷的子女赶到,包括康哥在内的所有人都泣不成声,哭泣的声音远盖过了街道里的喇叭声,但每个人都又十分有序地联络和准备后事,棺材,陪葬新衣,通知亲友,安排守夜,置备烟酒、祭品,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要直至三天后入土。期间伴随了无数次的哭声,康哥,姐姐,爷爷子女,但是我几乎没有流出一滴眼泪。
康哥问我,是不是对爷爷的去世,没有一点感觉。我不语,不知道该说什么,单纯哭不出来,也没有什么太多情感波动。他一定觉得我的无情和冷漠,完全把爷爷的善良与温和抛掷脑后,可我明明知道这些,却还是没有解释,自己好像是局外的人,并且并未融入整个情景。
爷爷在我哥俩面前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后,在子女都去忙于准备后事,他床前只剩下了残木块燃烧着的火炉,嫌弃他一辈子的奶奶坐在床边,嘴里细碎嘟囔着骂他的话,炭火的红色映射在她脸上,看到她的眼泪,也是整个葬礼仅此一次。我在半掩着的门后看着,此时流泪了,也拍下了整个画面,但是从未再打开过。
其实许多时候,面对此种场景,自己所表现的情绪总是可控的,即使会难过,甚至悲痛,但总坏在联想与回忆,没有这些,反倒也就完全抛离了。
总之,仍旧觉得这是大部分人共通的,我也是普通人,只是会不会,愿不愿意表现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