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诸子之孔文举

2018-04-29  本文已影响56人  V8SUPERCHARGER

孔融想必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小时候家长们经常以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我们。可是孔融真正是什么样一个人,他是怎么死的,又为什么死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孔融的死因再来谈一谈我对孔融的评价。想要了解他的死因,我们就会产生3个问题:第一,孔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是谁杀了他?又为什么?第三,他死得冤吗?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孔融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后辅佐曹操。建安十三年,以不孝之名被曹操所杀。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因为孝顺长辈,懂得谦让以及口才好而闻名四方。

孔融让梨

在孔融十岁的时候他跟随他的父亲来到当时的首都洛阳。为了融入进当时的学术界,他用他非凡的口才以及他随机应变的能力进入了李元礼的家,反驳了嘲笑他的大人还作为了李元礼的上宾。要知道进入李元礼家是非常困难的,当时说就像鲤鱼跳龙门,只有非常有名望的人,以及清高雅士或者是他的亲戚才能进入。可见孔融非凡人也。

孔融进入李元礼家

另外,由于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导致大家都对他十分尊重敬仰,甚至没有人愿意谋杀他,怕得罪了世人。他一心忠于大汉王朝,甚至在大汉王朝,马上就要灭亡时候,还抱有恢复大汉王朝的渴望。从孔融的一生看他是一个文学才华甚高,并且口才好,出生名门,深得大家敬爱的人。

第二个问题:是谁杀了他,又为什么被杀?在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是因为他多次得罪曹操,妨碍曹操的政治路线,让曹操非常的厌恶他,导致他被杀。孔融早就看出曹操想夺取大汗的位置,而他自己却依然终于大汉王朝,所以经常挖苦曹操。有一次孔融对曹操上了一封 书:“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听不懂就问孔融是什么意思,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尔”这是我猜的!曹操就很是生气。还有一次曹操去讨伐乌桓,孔融又嘲笑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后来又因为孔融与曹操的发生各种类似冲突,最后忍无可忍,毫无顾忌地,以他不孝的理由把他杀了。

我们现在再进入第三个问题:孔融死的冤吗?我认为他死的不冤。他的死有两条重要的自身原因。第一,他不把他辅佐的曹操放在眼里,高傲自大。即使他不服曹操他也不能这么当众侮辱曹操和他对着干,这不就是找死的路吗?第二,当时的大汉王朝已经没有了一点希望能够在扶起来,这时候的孔融还盲目地认为大汉王朝只是衰弱了一时,很快就会在站起来,所以不服从那些时代的先驱者。而这些原因导致了孔融最后的失败。

讲到这里,我们也都明白了孔融的死因,我们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了一下他:骄傲自大,满腹经纶,喜旧恨新,自讨苦吃。就这样这个满腹经纶的孔融这个不可一世的孔子二十世孙,悲壮的被曹操杀死了。我认为孔融虽然文学才华甚多,并且口才超好,出生名门,深受众人的敬仰,但是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具有这些是没有用的,而孔融最欠缺的也就是这一点,这就是政治头脑。当你有了政治头脑之后你就会在方寸之间宽窄自如,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也知道你做了这件事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并且还会有长远的考虑。我认为孔融这个人才虽然死的很冤。但是死得太亏了,如果他多学习一点政治还有一点政治头脑的话,他的结局肯定会比这个更圆满也会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