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谢幕的一岁再见,新登场的一岁你好!活到淋漓,不枉此生!
不奋斗,不配活
生日,在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
每年的这天,我都习惯以写点什么的方式,告别自己那个刚谢幕的一岁,迎接这个新登场的一岁。
今年生日的当天阴天,阴着阴着就下起了雨,下着下着雨停天黑了。
阴天,在开了灯的房间,当所有思绪都一点一点沉淀,过往的一年在我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闪过。
于是我开始盘点过去的2017年中那些对于自己而言可圈可点的事,从天阴写到下雨又写到雨停。
雨断断续续地在防雨棚、窗户玻璃上拍打跃动,我的手指噼里啪啦地在键盘上翻飞弹动。春雨与手指两者有规律的节奏交织在一起,旋律静心凝神,让不喜欢写总结的我突然开始享受这种感觉。
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应该用文字更多记录今后的日子,多写写周总结、 月总结、年总结。
总结有什么用,只有经常总结的人才知道,不总结的人是不知道的,因为不总结,你可能连自己这一生怎么过得都稀里糊涂。因为总结,你可能活出了更清晰的人生,知道去哪里,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知道什么时候粉墨登场,更知道什么时候该华丽转身。
特别是我到不惑之年后,大大小小的总结之于我犹如岁月长河中星星点点的码头之于行船,让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中歇歇脚,随即又干劲十足地再出发,驶向下一个码头。
我的2017年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总结,便是“充实”和“安逸”。
先说说我这一年的“充实”:
1.写文:28篇。28篇文章在简书上最好的阅读量是2千多。
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产量也不算高,但我一直在写作的路上坚持着。中间有一段时间人忙得像个陀螺,忙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忙且大脑空洞。这种状态让我陷入了焦虑,好在即使这样仍没彻底停下来,“写点什么”的想法始终挥之不去。
写作有力量,文字有温度。每当亲手码的字,一个个磞出来;带有自己思考温度的文章,一篇篇发出来,我都有一种雨后天晴彩虹当空的感觉,美妙极了!多少年来,我爱上了这种感觉。
2.跑步:从2017年清明小长假开始夜跑,后改为午间跑。从刚开始3公里的夜跑到后来中午的5公里。虽没能做到天天坚持,但至少一周能跑3次。
对于我这种之前一跑步就岔气耳鸣嗓子干的懒癌患者,进步很大,获益良多。
和写文相比,我不是很喜欢运动,大脑的勤快更衬托出四肢的懒惰。没想到的是不喜欢的事我居然坚持下来了,这对于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蜂腰翘臀元气满满,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做难事、做不愿意做的事之后的那种自律感、力量感和满足感。
不奋斗,不配活3.读书:0本。一年到头一本书都没读!怎么可能?我之所以写下的这个首尾相连的“零”更多的是对自己读书有始无终的一种讽刺。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写文运动之后再总结读书的原因。
按逻辑顺序对一年读书情况的总结应该放在一开始,因为通常是先有阅读才有写作,先有思想输入才有文字输出。
然而由于我在读书这一项上做得令自己很不满意,所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就先总结我在写作和运动上的表现,也为日后的读书立个可参照的标准。
这一年花在买书上的钱算下来有好几千,钱花了,书买了,心就安了,仿佛只要完成了买书这个动作,整个阅读的过程也就自动完成了。
为了表明自己爱读书的决心,我习惯把书摆在最显眼和方便的地方:床头、书桌、包里、车上,营造一种触手可及,手不释卷的氛围,但“哪儿都是书”并不代表自己这一年就用心读书了。
看似天天在读书,但每本书都是随手翻了几页而已。一本本看了一两眼就放下的书像是被孙猴子咬过一两口就扔了的蟠桃,猴子没尝出桃的味道,我也没读出书的精髓。
更惭愧的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书打交道,将书里的精神养份提炼出来,授之以学生。即便这样,我也很少全身心投入到读书中,人浮于事。
沉不下心的阅读只是走走过场罢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是碎片化的。没有一本书是完整读完的,要么是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要么是用哪块读哪块的急功近利式阅读。
这两种阅读不是说完全不好,但终属于泛读层面,缺乏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获得的知识点太零碎,不系统,很难给自己已有的知识大厦填砖加瓦。
一年没有完整读完一本,是因为读书本身是件困难的任务?还是自己忙到真的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都不是!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即使这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还是没能抗衡得了懒惰的天性,真正用来读书的有效时间很少。原因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当你选择开始做一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并非都是坦途,有鼓励,也有打击…”
再喜欢的事也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能完成的,学会坚持做喜欢的事才能真正成为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当问自己有没有时间读书时,绝对是一场灵魂拷问!在所有稀缺资源中,时间是这个世界上弹性最大的稀有资源了,一个人可以没一分钱、没一个朋友、但绝不会一点时间都没有。时间是挤岀来的。
我用来的时间都去哪了呢?答案就是:除去工作之外,走路吃饭、临睡前晨起后都在刷朋友圈。这么大的干劲只为两件事:关注别人怎样、关注别人有无关注自己。
如此争分夺秒是唯恐自己没有存在感了吗?还是担心自己在世界名人排行榜上第几十亿+的排名会变化呢?
想想自己的行为都觉得浅薄之极,可笑之至。一个人太想赢得别人的关注或过于关心别人,都是自我世界不够丰盈的表现。
专注于我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沉下心来读书,坚持锻炼、持续写作和演讲,变成更好的自己,才是内圣外王之道。
不奋斗,不配活4.学习:除了看书之外,分别在喜玛拉雅、得到、趁早三个APP买了十多门课,涉及面比较广, 从专业到兴趣都有。
通常是利用上下班来回路上听课,有近2个小时。
一年下来,所购课程中有的课坚持听了,不过也仅仅是听了,并没有听进去多少。因为没有消化吸收,更缺乏思考,这样的学习只是一种自我上进的安慰剂,无法丰满羽翼、强壮筋骨。有的课,没坚持听,等同于白买。
5.公益:一年的时间,坚持为西藏贫困山区建设堂小学的孩子们讲故事。录制音频27个,每个时长近30分钟。中间还捐了一次款,金额不多仅是一些心意。
做公益帮助他人的同时纯净了自己的心灵,也让自己更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6.经历:经历即财富。这笔财富是非常珍贵的。期待生命在阴晴圆缺的重复中,能体验到更多的可能性,经历不同的人和事。
2017年最值得回味的经历就是站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
十几年站三尺讲台以及经常参加各类大型活动的经验,让我具备了较强的舞台表现力。
但毕竟是央视的舞台,水准之高要求之严可想而知。为此我下足了功夫,找到当地电视台最好的主持人为我指导。并反复练习,不断完善。
最后的录制效果好得始料未及。导演说,是她录制这档节目至今效果最好的一场。
很珍惜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学到很多。这次机会也是突破自我,勇于挑战的结果。
这次经历更让我明白一个质朴的道理:平时沉下心来韬光隐晦、坚持积累,把手里的金钢钻打磨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关键时刻,也就是面临机会时一定要勇敢争取,大胆展示,不问西东,只问梦想。
不奋斗,不配活
7.交友:我是一个不喜欢无效社交的人,浪费时间,消耗精力。在社交和独处之间我更倾向后者,独处让我有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段时空里我能舒服地做自己,并可以蓄能储力。
虽不喜欢无效社交,但喜欢结交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人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开阔视野, 丰富人生。
2017年因为有了上央视的机会,结交了一位导演和一位学者。
这位央视的导演平易近人得让我误以为她是我相识多年的闺蜜。
导演名字里带个“舒”字,我管她叫“舒服”导演。因为她人如其名,长得让人舒服,邻家妹妹般的感觉;谈吐让人舒服,如沐春风;倾听时让人舒服,专注而真诚,魅力降就临在她的双眸。
让我至今难忘的就是她听别人讲话时的状态。她往我对面一坐,我看到她就想掏心掏肺说个没完。她的眼神、表情、体态甚至每个毛孔都在向我传递出“我对你讲得很感兴趣”,瞬间坐在我对面的她就变成了一个能装下我想倾诉的一切的树洞,安全、温暖、接纳。
这正是我需要学习的,不带评判、不带预期、不带成见地倾听。
结识的另一位有意思的朋友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曾教授。他的女儿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主持人——曾子墨。
第一次在屏幕上见到曾子墨是在凤凰卫视的一档财经类节目中。当时还不知道她是谁,就被她的气质和才华吸引。
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父亲自然很优秀。曾老先生毕业于北大,在电视剧创作和评论方面颇有建树。
难能可贵的是今年曾老先生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仍坚持每天输出一万字的工作量,时常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和社会活动,思维活跃,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老先生总是鼓励我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供我学习。虽然我们只有一面之缘,但老先生对事业的追求,勤勉不懈的状态,以及对晚辈的培养和关心都非常令我敬佩!
8.教育孩子:翻看2017年自己的朋友圈,晒得最多的就是女儿的成长花絮。
这一年孩子进步飞速,看看取得成绩就知道其中凝结了多少为娘的心血了。
声乐考级:优秀;当地少儿春晚主持人大赛:季军;全国IAP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试阅读写作:金奖。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孩子从身体到思想,从行为到言谈,从知识到能力,从心智到人格都一天一个样地蜕变着。
在欣慰之余,我心生危机:一边是女儿爆发式的蹭蹭蹭地成长,一边是我迟缓甚至用肉眼难以看见得变化,(除了衰老这件事不费吹灰之力又一点不肯落后之外,我其它方面似乎都停滞了)
作为母亲,我认为只有与孩子共同进步,才能与孩子有共鸣,才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更好地引领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
不奋斗,不配活再来说说我这一年的“安逸”:
对我而言前些年负重前行持续努力的红利就是:让我到了这个年龄,无论在能力阅历还是财力上都积累了些可以安逸的资本。
安逸度日,时间就会溜得特别快,悠哉悠哉间,一年仿佛只是喝了一杯茶的功夫,而我也在舒适麻痹下渐入“佛系中年”之境懒得改变了。
安逸,带来行动上拖延:文章本可以写得比28篇更多,也会质量更高些;跑步还可以坚持得更好些,强度也可以再加大些;也能把书读得更深更透书;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更用心更有耐心;还会挤出更多时间学习一两门让生活变得更有趣的技能,比如摄影、瑜伽…但都没做到!
并不是因为我有多busy,而更多的是因为我太lazy。
安逸,让内心分裂且无处安放:一会儿特上进,一会儿特沉沦,一会儿自信到能上天,一会颓废到啥都不想干。
庆幸的是安逸只能短暂拖住我双脚,却不能让我长久安心,这是我的性格使然。
我的本性是无奋斗,不配活!
我想要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清浅寡淡、平静安稳的,而是要活到淋漓、不枉此生。
我知道,最令我欢喜的一定是那些既有诗和远方又脚踏实地为目标持续努力的时光。
所以,在已经起了个头的2018年,我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力以赴:
1.写文:简书是我唯一的写作平台,很喜欢它的功能,尤其是能不断修改更新这一项,适合我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
在写文上,解决了有无之后,重心就要放在好坏上了。保证每周2篇,质量走在数量前。让写作成为自己一种高质量的存在!
2.跑步:2017年标记为我的跑步元年。2018年应该是我在跑步上迭代升级的一年,除了要坚持得更好之外,还应该跑出技术含量,跑出新高,目标是参加半马。
3.阅读:我眼中的好日子就是手中有书、心中有爱、杯里有酒、兜里有钱。
在我心中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纸质书。翻书声是最好听的声音,书墨香是最沁人心脾的芬芳,在书页留白处写写画画是最生动的书写。
如果有几日不读书,我便自觉面目可憎,语言苍白,大脑混沌。
即然爱读书就该行动起来,把爱落到行动中。浮躁的心沉下来,胡思乱想的大脑静下来,远离萎靡懈怠的状态,走进到书的世界。像贾平凹说的那样:“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4.练习演讲,目标是言之有物,目前我仍处在开口能讲的阶段,但在思想上、内容上都欠缺一些,必须得踏踏实实坚持每天早起练习。读书、锻炼、写作、演讲是我每天必须做的四件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更上一层楼,读书重质量、锻炼重塑形、文章写出魂、演讲张口就能讲!
5.学习:贵在坚持、重在思考。没有坚持的学习就无量的积累,更无质的飞跃;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用学习,学而不思则罔。用不思考的学习填补麻木的人生,看似忙碌上进,实则白忙退步。
由于我所购课程比较多,所以要做好统筹规划,时间不是问题,懒惰才是症结。
不奋斗,不配活6.公益:当做了一段时间公益后,已经不会再问“我为什么要做公益”,而只会觉得自己公益做得太少了。尽己所能在做公益的路上再走远些。
每周三次录音是与帮扶对象约定好的,答应好的必须做到,再忙再累也会按时按点交付音频内容的。
7.交友:结交更多有意思、有故事的人。这种结交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先是一个有意思、有故事的人的基础之上。否则即使有机会认识了也不可能长久交往下去。
人和人的交往最终是能量场的吸引,是能力层面的欣赏,是人品维度的认可。
8.经历:我说的经历不是每个人生活中都要经历的那些生活琐事、柴米油盐。
我更希望有一些不期而遇却又能点燃生命热情与活力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可遇不可求!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遇到谁,所有这些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也许是命运的巧合,也许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上天或命运的安排都是该经历的,既然是绕不过去的,不论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只要经历过、思考过、感受过,便给我的人生多了一种注脚。
自己可以选择的那部分,尽可能要勇敢些、潇洒些、出彩些,走过并留下痕迹。
9.教育孩子:接下来的一年孩子将进入成长关键期,需要我提供更高质量的陪伴,用爱用心看见孩子的变化、回应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的成长。
10.生活:2017年生活基本上是围着孩子和工作两点转的。生活充实但不够有趣。
特别喜欢这么一句话:无趣的人生,只能叫“我来过”;不凡的人生,可以叫“我活过”;有趣的人生,才能叫“我玩过”!
想要生活有趣,先得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对生活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和热情。
打算学习摄影,摄影既是自己的兴趣,更会给生活带来乐趣。一年的时间至少拍出几套照片,主题:人物、景物、民俗。
你对本文的喜欢是一束光我是Dr.彭。
最喜欢你们一言不合就关注的样子。
听说点赞此文的,都进了福布斯排行榜。
我们一起成长。
END.
原创版权,转载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