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汇故事

受害者与施暴者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134人  五加佳
截自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前几天看了电影版《悲逆》,电影里去除了小说过于狗血的情节,更多的突出了“校园暴力”这个社会热点。

不得不说这次电影的选中的青年演员们都很有灵性,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莫过于快到影片结尾处,饱受欺凌的女主易遥在跳河自尽前的那段独白,直接又赚了我十公升眼泪(T_T):

“将来,你们会说,我怎么不记得把红墨水丢过她身上,我就是闹着玩的,你们会说你们没有喂过她吃过垃圾,没有泼过她冷水,没有扒过她衣服,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如果我忘不掉,怎么被你们欺负,怎么被你们侮辱,粉笔灰塞嘴里是什么滋味,打火机烧头发是什么滋味,被你们一口一个一口一个叫杀人凶手是什么滋味,如果我永远忘不掉,你们也别想忘掉。”

“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编过最下流的绰号,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说完这些话后,她回头,踉跄的跑过长长的河堤,毫无犹豫的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

看台上的同学终于在这一瞬间感到害怕了,但是下一秒,他们又是急着给自己撇清关系。

“是她自己要死的啊,和我没关系啊。”

此时此刻,他们的这颗心啊,远比冬日的河水更刺骨,更令人绝望。


易遥最后被人救了上来。最后的场景是她坐在一片阳光照耀的芦苇塘旁,暗示了我们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未来。


电影结束了,影片中艺术化展现的多种“欺凌情形”现实中也是存在的,但更多的,还是暴力程度没有那么明显的隐性欺凌。看完电影后我不禁回忆了一下我以前上学时的经历,其实我自己也多多少少受到过校园暴力的侵害。这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性格这么刚,不说是睚眦必报但也绝对不会让自己受委屈的原因吧。


欺凌分年龄段,施暴者的心理状态也多有不同。就好像很多发生在幼儿园,小学时期的校园暴力,施暴者都是毫无理由的。

就好像我幼儿园的时候上手工课,旁边的男孩突然大哭。当老师问起他哭的原因时男孩竟然指着我说是我打他。(我压根没碰到他好吗???)

当时我也是怂,明明没有做过却不敢和老师解释,老师用手指戳着我的脑袋把我大骂了一顿,这件事导致我大哭了一场,下午吃点心都是噎喉咙的。这件事也可以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人莫名其妙的冤枉,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导致我一直到今天还记在心里,也导致今时今日的我无比讨厌被人冤枉,如果有人冤枉我,恶意扣一顶莫须有的帽子给我,我哪怕穷尽一生也会按着你的头让你对着全世界解释清楚的。

上小学时候,也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一次上体育课几个同学在操场上发现了一个蠕动的大胖虫子,我也好奇的凑过去看。一个男孩很恶心的往虫子上吐了口水,然后用手把虫子捏了起来。当时我们几个女孩子本能的往后躲,没想到下一秒那男生直接把虫扔我脸上了。我当时直接整个人懵掉,因为太震惊甚至都没觉得害怕,本能的迅速用手去把虫子从脸上打下来,虫子上的黏液混合着口水都被蹭进了我的眼睛……大家听我描述都觉得很恶心了吧,十几年后的今天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当初那个男生要做出这种过分的举动。

所以我才说其实很多孩子的恶都是无缘由的,就好像你现在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穿越回去揪着当初欺负我的那俩熊孩子的衣领厉声问他们为什么诬陷我打人,为什么往我脸上扔虫子,我想他们也给不出回答吧。

或许也是一时兴起,或许就是觉得好玩,小孩子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就像我现在也无法理解我小时候为什么喜欢蹲在地上用水冲蚂蚁,冲毁它们的家园,冲散它们的食物,我当时只是纯粹的觉得看起来真有意思,可当时的我,不也是个欺负弱小的施暴者吗?


进入初中以后,我遭受到的更多的就是区别于动手动脚的“隐性暴力”了。一方面来自于同学,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老师。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差,大脑还没开智,但由于本身学校比较好,学的东西总是难度偏大的。我在这里要严重批评我初三时候的某理科老师。一个夏天穿着裙子凉鞋脚踩在凳子上骂我们都是猪的老师。不过骂猪对她来说档次还太低,毕竟这只是她对班级的群嘲。而对于我她就比较喜欢带上性别骂。比如“你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不要脸,成绩差么差的要死,没见过你这样的女孩子哦。”

又比如我因为在卷子上画的动滑轮丑了点她就很机智的用我的卷子做投影范本。然后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边在黑板上写下“ugly”(意即丑陋)这个单词,一边说我的字,我的卷子就是这个词的完美诠释。

她也曾专门在我做早操的时候找到我,用大的隔壁三个班都能听到的声音说我是她执教生涯里教过的最差的女孩子。

直到今天,我还不得不感叹一下这位“女教师”侮辱起人来用词之丰富,手段之残忍是我见过的段位最高的一位。其实当时那种情况,我完全可以去法院提人身侵权之诉外加精神损害赔偿,可当时法律意识没有觉醒,现在想告也拿不出证据喽,也只能在心里一遍遍的控诉。

其实如果我成绩差你要是真看不下去你打我或者直接就事论事说我怎么成绩一直那上不去都行,可是你变着花样侮辱人就真的很过分了,这位老师啊不瞒你说,我一直到今天都很恨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你我想我还是能一眼就认出来的吧。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你当初疯狂伤害的那位成绩很差的学生呢?

另外就是来自同学们的针对了。可能还是因为成绩差吧,尤其在那种别人都很优秀的时候就更容易被欺负。记得初中时我们班是每个人轮流值日,到我值日那天老师上课随口提了一句今天黑板擦的有点不干净……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下课立即就在黑板右上角写上了一行字:“点名批评叉叉叉(我的名字)值日态度差。”我记得我当时还傻乎乎跑过去问他能不能擦掉,然后遭到了拒绝名字被挂了一整天。如果是现在的我才不管他同不同意,直接一黑板擦塞他嘴里让他吃灰吃到饱。

真的无语,以前从来没有人因为这种事情名字被写过黑板,他这种做法看似没什么危害,本质上却和春秋的“墨刑”和文革的拉上台批斗毫无区别。我是杀人了还是放火了就值得这么大费周章爬那么高来挂名批评我?难道就是因为我成绩差我连尊严都不配有?我虽然成绩差我也是个脸皮薄的女孩子啊!

还有很多其他小细节现在回忆起来都挺心寒的也不赘述了,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很小心眼很记仇吧,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事都该记得,可是关于遭受校园暴力这种事,只有亲历者才会知道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是多么大,冲击力是多么长,长到毕业后的很多年,甚至是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些想起来就让人流泪,就让人气到浑身发抖的经历,真的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不要再经历了。毕竟校园暴力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还有难以修复的心理问题。


其实和隐形的校园暴力相似的,还有现在微博上很多不明真像就指责别人网友创造的“口舌之狱”,毕竟造谣是不需要成本的,很多无聊的人啊常常是只看见了事情的一个小小角落就把自己说的和当事人似的,然后兴致勃勃的关注事件朝着错误的导向发展,恨不得把他们所认为的“坏人”用网络暴力逼上绝路,还自诩正义使者,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在官方辟谣发现自己站错队之后又墙头草一样迅速驳倒自己之前的言论,乐此不疲的参加起自己自导自演的辩论会。有的人真的就因为受不了大家的不明真相的言论而自杀了,这些所谓的正义使者真的正义吗?用杀人凶手和地下判官来形容会不会更合适?

有句话我很赞同,叫做“温柔的人是人间宝藏”。现代社会的戾气真的很重,微博上杠铃柠檬精也比比皆是,温柔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的人选择了用尖牙利嘴和冷漠变成保护自己的外壳(我自己其实也是这样)

但其实真的只有温和待人,大家都把心敞开,生活工作里不要恶意欺压他人,一件事真相出来前也不要随意站队,才是人与人间相处的本质吧。

回顾我二十多年来的人生,我做过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也做过网络暴力施暴者(我也曾经很愤青的上网跟着大众导向骂人),深受其害也促成过它的发展。因此,现在的我,形成了一种诡异又分裂的性格。骄傲又自卑,正义又卑劣,有时和风细雨有时又狂躁吓人。不过生而为人,性格矛盾一点也不奇怪,希望时间能逐渐把我打磨成一个温柔沉稳的人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