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读书笔记:道不远人,路就在脚下

2017-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赵七七o

(一)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没到一节读完总想静下来回忆一下字句间的我捕捉到的惊喜。最近这段时间,身体很累,我在忙忙碌碌的做一些别人要求我做的工作,我在为了每个月拿到固定的薪水而做着现在的工作,没有喜欢与讨厌,只是淡淡的臣服着,似乎在给自己画地为牢。

这份工作,无乱如何都要做满至少一年,想是给自己判定了一个有期徒刑,也像是给自己的心智加一份历练的苦药。选择就要坚持,虽然我知道这是我的思维给自己下的一个套,但这个套钻就钻了,我没什么可抱怨的。所以,这个时间段,看到这本书,更像是在过程里给自己加了个甜点。

如书中说生活本就是假象,一个又一个的相,我在三维空间里的所有遭遇无非是因为我还在三维的格局里看眼前事,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我连皮毛都还没有摸到。

一次机缘巧合,别人送给我两本书《道德经》和《大学》,我心里深知这是两本饱含大智慧的书籍,但是在这之后的故事是,我拿起这两本书,翻开放下之后再未动过。如今它们仍安静的躺在角落里。就是毕业之后的这两三年光景,碎片化的时间模式,让我再难安心的看完一本书,更别提文言文,那简直是在惩罚自己。

能打开视频就不选着打开书,能玩手机就像掌握了全世界。初来“大人”的世界闯荡,这是我给自己的成人特权。但是,这样之后呢,我发现“大人”的世界没有小孩想的那样美好,原本就是孩子,非要扮成大人模样,然后假惺惺的说我是大人了,我要主宰我自己的人生。其实说这样话的未必对自己了解一二。

《心路》里讲到的“大人”所说的是真正的大人,是顶天立地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发了大心的人,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人“。

若以这样的标准,相信符合大人标准的人少之又少。这本书是两位老师授课的语言转变为文字,帮我们解读《大学》这本书,从而指导人生的实践,按照《大学》之路,做大人。

《大学》全篇结构

第一章 总论  三纲八目

《大学》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个修行科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二章 内明  毋自欺也

第三章 外用  治平之道

第四章 结论  义利之辩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是方法之学,次第见修行

是为己之学,责己不责人

是心地功夫,重内不重外

先有内圣,才能外王。凡事急不来。先要管好自己这一摊子事儿,这是每个人要面对的第一个课题。我见身边人都在苦苦挣扎在生活的这摊泥淖里,越陷越深,越忙越乱。今天和同事聊天她一脸担忧的并且认真的说,按照这样的节奏工作下去,她觉得自己活不过50岁。这个世界上铺满了太多太多纷纷扰扰的复杂的乱相,为金钱为房子为孩子为家人,我们似乎有很多个可以为了的事情,而牺牲掉自己,可是这一生最重要的那个因素,不应该是自己么?

别人先不说,我只说我自己,我不也是正深陷在工作的假象里,牺牲掉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做自己觉得无意义的事情吗?而这一切若是我一直思考这些意义,那就是在给自己挖坑然后自己跳。

想不清楚那就别想了,先做就是,一年时间在人生的长河里很短暂,也很漫长,生活处处是修行,对事认眞,只去做就好了,偶尔也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下,别处理出那么多个如果。因为,人总要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彻彻底底的负责。

修行的五个境界是:“定,静,安,虑,得”,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复的观察,自己在那一步。坦白说,我还在定的境界里,定不住,心也就无法静。怎么定,还是要回归当下,事上磨练。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做搬砖这样的事情,但是既然眼前有砖,那就要去搬,不然绊倒的人就只有自己。

这也是需要一件下功夫的事情,虽然我目前断定眼下的工作可能不是我最想用功夫的地方,我有自己的直觉上的喜爱与迷恋,但是眼下也无需着急,它不会跑,我也深知有一天自己可以走过去,这就对了。先磨一磨自己的耐性。

中国功夫:

第一条:有目地实践

第二条:全身心地投入

第三条:持之以恒地坚持

第四条:认认真真地干一件事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从《朗读者》里认识的许渊冲先生,一生从事翻译事业,活到老翻译到老,一生坚守,一生热爱,活到一百岁也有一百岁的小目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对翻译这件事他下的“功夫”到了,所以才会如此。

看到老先生哭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起来。那种震撼和感动真的很难形容,这种一辈子的认真与坚守,这种可以传颂的真性情,真的太难得。在有生之年,找到那件你要认认真真持之以恒的干的一件事,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情。

不要忙忙碌碌,碌碌无为的过这一生,在你还可以选择的时候。

想就去做,做了就坚持,错了再重新来。按照刘老师的观点,多维的世界里无生无死,本就虚无,何来恐惧。

即便只在三维的世界里,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次的人生,何不听从心声任性一次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