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法 它的理论
这是一篇三千八百多字的文章,也是我的第一篇文章
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会从非常多的地方了解到很多的学习方法,了解到不少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及懂得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我最初的看法就是大脑根本没记住,用清单分类记起来就好办了。曾跟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原因就是你以为你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其实你的大脑都把他们忘记了。为什么没记住,首先就是没有运用,可是,不可能每个大道理,我们都能随时实践。这里就找到第一个问题根源了,没有实践,或者说没到那个可以实践的条件。做好分门别类列清单,所以清单的目的就是让你做起来。遇到什么问题,我就先看看我的清单有没有方法,有没有前人的大道理
列清单就可以解决了吗?
不,有时候别人跟你说到一些言简意赅的大道理,自己也记了下来,通常也执行的不好,就算写了清单记录下来也一样,得不到重视。在健身房锻炼时,教练经常跟我说,手不要伸太直,腿不要伸太直!!要有弯曲要有角度!!我在学车的时候,教练也会跟我说,座位要调好,调到腿有弯曲的角度,腿不要伸太直!!我一直执行的不好,虽然教练经常在我耳边说。直到有一次,教练在健身群发了一个视频,具体内容就是他在做腿举时,腿伸的太直,力气不够导致腿断了,视频很恐怖。之后的锻炼,我腿就没伸直过了,一直按照教练要求弯着做。同理开车那个也是,看了交通事故断腿的视频才真正了解到。
亲身的经历
还有一个开车前懂得的道理,出事后才懂得做的道理,这次是亲身经历,不是看视频。因为平时在学校里开车,交规不像外面路上这么严,有次朋友开车,我坐在副驾。他也是刚拿驾照不久,教练经常会讲一个道理就是转弯走大圆,不管是直角转弯还是曲线行驶。我那个朋友经常转弯就走小圆,而且我和另一个朋友也经常跟他说,转弯要走大圆,他不可能不记得吧。直到有一次,我坐在副驾驶,看着他转弯的时候,走小圆出了车祸,他后来就一直走大圆了。我们也没提醒过他。道理为什么做不到,是我没他记录到清单上了吗,有时候并不是,是我之前没记住吗,也不是,锻炼腿要弯曲,开车腿要弯曲,转弯走大圆,这几个字谁记不住?为什么做不到?除了大脑记不住,我觉得就是不知道怎么应用到生活中,是自己没经历过,因为
每个大道理其实都是有他的具体范围和适用条件的,没有了解过大道理背后的具体理论,没有结合自己的经验实践,很难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深入具体了解过,就不用谈去做,甚至还会感到不屑。能不能学会一个方法或者大道理,得有个人的思考,一本书、一个案例能否引导个人的思考是重点。一个案例就是别人的经验,把自己代入到别人的经验里,模拟自己实践过程。道理都是要实践过才能懂的,那些不能亲自实践的道理,用别人的经验代替自己的实践,可能是一个好办法。有些道理是不能实践的,比如那个断腿的视频,这时候吸收教训和经验就好。
清单记录方法同时 要记录它背后的理论
我的解决方法是:把所有了解到的知识点,大道理,方法论,全部分类好,他是什么时候要用的,他是用在什么情景下的,我当时为什么要记录下来?我为什么要记录下来这个很重要,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个记录下来的知识点或者理论方法,就有一定的理解了。我问自己为什么的原因是,通过这个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理论方法,找到这个理论方法适用的场景。
马哲有句话说的好
真理是有条件性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就算你当初读到他,觉得好有道理啊,就把他记录了下来,而不去想我记录他是为了什么呢?我在学习技巧的时候能用上他吗?还是我在读经典小说的时候能用上?假如你把《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的读书方法放到初中高中学习里面去用,不是说会没有效果,而且效率不高,不是适合应试教育的读书方法。如果你在阅读职场技能提高类的图书,用思维导图把书的整个架构列出来,只是简单了解后死记硬背下来,而没有结合自己经验思考,没有实践运用起来,那也是效率低的体现。这就是为什么运用一个方法首先要详细了解他背后理论的原因了,你都不知道他用在哪里效率最高,怎么能运用的好呢。
如何列好行动清单
我的方法 它的理论大家读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我扯远了今天要谈的话题:我的方法和工具。可这就是我的铺垫,这就是我方法背后的理论,如果我直接把方法列出来,不解释它背后的理论,不正是犯了使用一个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去认真的了解它背后的理论这一点吗。开头我就给出我的方法,直接呈现出来,大家看过一眼可能就“哦”的一声过去了,我解释了我方法的背景,后面理解运用起来自然轻松多。
列清单,大家都会列,可是有多少人列出来的清单有用上呢,我这个思维导图清单上面的每一行都是一个方法,而每一个方法或者工具都有它背后的理论和适用的情景,如果我把这个导图展开,大家也是没有办法直接运用我上面的方法的,做一个思维导图清单,我修改过无数次,更改过不少上面的方法,因为每一个方法都把它运用过,觉得好不好?不好的话,或许有新的方法把他替换掉,一个情景下,只要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来使用,可是,一招鲜并不能吃遍天,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很多工具和方法是跟没完全达到他背后的理论所需的。
Omnifocus
这里举个gtd软件作为例子,一个软件要迎合大众,他就不可能做的十分难入门,那自然无法把他背后的理论充分的发挥出来。他们的做法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要从浅入深,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好浅的,当完全掌握了,并且简单的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时候,就要学习更加深的方法。
最初我的gtd管理使用anydo的,就只有最简单的功能,软件界面很精美,把要做的事情按时间全部列出来。最初要处理的事情少,我能用的上的gtd理念可能三分之一都没有,因为只有一个类型的事情要处理,根本用不上这么复杂的理论,这个应用gtd理论不深的软件在这个时候自然是最适合我的了,因为只有一个类型的事情要处理,根本用不上这么复杂的理论。
后来由于我跟朋友创业,要处理的事情多了,在去年10月份我经历了自己的崩溃期,你是不会明白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新闻报道创业者猝死的,只要你没经历过,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时间管理,学习gtd理论,我就换上了things,因为他有责任区域,他把场合这个功能做到了,一开始我需要用到场合并不多,所以他能挺好的处理的,阅读,作业,学习,工作,目标,那些就是我在里面设置好的责任区域。
things还是做不到一个功能,过去我的时间仍旧相对充沛,不会有不够精力来思考做什么的状况,大脑还是清晰的,因为我最近定了个要考cpa的目标。所以越发发现,时间不够用,事情特别多。things他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列出来,传统的gtd理论是要你自己去明白清楚事情的重要性程度、持续时间、截至时间、他的情景、要用的工具、类别,之后自己去分析清楚应该做哪件事。things只有简单的标签过滤功能配合上责任区间,在我把事情的所有要点明晰后,能一定程度上帮我分析好,可是他的能力太薄弱了。做不到帮我思考这个限制条件的功能。
最后我回到了最初入手的omnifocus,当初我完全用不上他的功能,而且认为他太复杂了,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
当你发现一个东西特别难用的时候,而他的普遍评价挺高,证明自己尚未到适合使用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不适合自己用。
特别是从未接触过这类型理论和类似软件,我高中读的政治哲学就特别有感受,高中我对哲学没太大好感,只会让我们默写,可现在,曾经老师让我们默写的原理方法论,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我却觉得十分有用,言简意赅。并不是当时没认识到他有用,而是我们当时的水平是用不上的,你想,我们整天就呆在课室里,能对我们有多大作用。
所以一个知识、方法或者工具,对我们来说,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甚至无法使用,而很多前辈和社会评价很好,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能力不够,也不是知识没用,而是我们没到达那个使用的平台,没到那个能使用它的大环境,这样不是说学来的东西会没用,而是效率太低了,可是我们不了解他怎么记住他呢,我认为在正确的时候,用对的方法,学习适合的知识才是最有效率的。而我这个清单,就是这样帮助我解决的,在我没到需要用的大环境,或者进度水平,清单帮我记忆着,不用我想高中政治那样幸苦的背诵,导致效率低下还可能会忘记。
说回我刚刚gtd软件的例子,我用旧的知识(软件)去完成更多的任务,虽说一样可以完成,可是给人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他软件设计的根本原因,他是没完全应用上gtd理论的,omnifocus他的设置非常复杂,可是设置好之后,对我的帮助就非常大了,omnifocus就把限制条件和关注力范围,帮我自动处理好了。
以上就是我利用清单来记录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这一个方法背后的原理。
后续
未来我会不断介绍我的清单里面的方法和工具。先简单介绍一番:
- 我现在使用印象笔记来收集信息,没有哪一个软件的收集力能比得过印象笔记。
- 时间管理我正在使用calendars5和omnifocus,他们两帮我解决了选择困难症和拖延症的问题,并且把我的生活管理的十分有调理。
- 保持专注我会用forest,现在培养好习惯,已经没怎么用它了,现在主要用来提醒自己该休息了。
- 我使用marginnote进行阅读和记录笔记,他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式和笔记方法。
- 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我会使用手机上的mindnode进行思维导图笔记,并且使用讯飞输入法进行语音输入,他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率非常高。
- 我会用anki进行复习,这个是一个很棒的复习工具。
- Onenote 微软的这个笔记工具,能够很好的整理我的知识体系。
- 对于文章的输出我会使用ulysses,一款markdown编辑器,编辑格式非常方便。
- 对于我的生活,我使用sleeptown进行睡眠管理,用了他,我就没熬夜过了。
- 失眠的时候我会使用心灵之旅这款软件,他背后的理论是冥想,他治愈了我的失眠。
- 我会用waterminder来根据我具体的情况来提醒我喝水,他背后的理论就是身体需求水分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