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培养孩子自信心第六节】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文/芹菜
1,当我们学会肯定情绪、发现情绪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加了解别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会更进一层。
2,每一份行为后面,都有一份正面的动机。家长有觉察到每一件事情的动机和原因吗?
案例:儿子跟父亲说自己在学校里当了班长,父亲无意间得知儿子只是撒谎,本来很愤怒的父亲经过学习后,想到去了解儿子撒谎的动机,原来是妹妹当了班长,父母就每天把这件事挂在嘴巴上说真是我们的好孩子,儿子看到后想:哦……当班长就可以得到爸妈的关注呀,于是撒谎自己也当了班长。
原来儿子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而已,洞察到这个动机之后,父亲很平和地对儿子说:儿子,原来你告诉爸爸妈妈你当班长了,只是想让爸爸妈妈关注你,对吗?
儿子见到爸爸知道自己撒谎都没有责怪自己,而且还很懂自己,渐渐放下心房,父亲就可以在与孩子交流中趁机教会他如何真实地表达自己。如果需要爸妈的陪伴,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好了。
孩子玩游戏亦如是。
3、探寻一个人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就是问他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和好处?
比如:学英语,孩子如果感受不到学习英语的好处,他就不会自动自发去学习。所以,家长就需要去创造这种好处,比如,有一个小孩最崇拜的对象是乔丹,就可以问他,假如有一天你和乔丹面对面交流,你都不会说英语该怎么办呢?
又比如:一个孩子在神游,妈妈问他:你在做什么呢?小孩说:我在发现我的想象力。如果是这样,那就给他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在自己的想象里自由地翱翔好了。
4、肯定情绪,肯定动机之后,就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孩子考试得了50分,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呢?他的字是不是写得很认真?他做对的哪些题目,是不是有他擅长的地方,比如是不是特别擅长做加法,是不是特别擅长做连接题?那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
我们的家长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用一个标准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必须面面俱到,每个方面都做得一样好。
比如,妈妈总是责怪孩子英语不好,却忽视孩子更喜欢学习日语的兴趣。
时代已经变了,90,00后的孩子们衣食无忧,所以90后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00后未来更是如此,60,70后根本都做不到。所以,要给他们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去寻求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发展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情。
5、陪孩子一起探索成长的方向,策划学习的方向时,要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不去盘问和责骂孩子,而是想着我们要去解决什么问题。
当我们陪同孩子成长的时候,家长很喜欢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比如:做完作业你要检查,你要怎么怎么做。结果,孩子下一次还是错。就是因为家长自以为是地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却没意识到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孩子自己不会思考,遇到问题都会下意识找父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生。
6、孩子不是长庄稼,过了这一波明年再来一次。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而应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父母只是引导者,播种者,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找解决方案。
孩子是自己的主体,要由他们来决定他们要做什么,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尝试放手让孩子给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确保他们做出来的决定是自发的。
事后也可以请孩子跟自己或其他家人分享一下这件事的经过,给孩子自己总结的机会。
7、夏令营中,孩子一生气就跑出去,妈妈说这是他的常态,在家也是这样。
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默默跟着。
孩子:为什么跟着我?
老师:我知道你很生气,也不想我跟着你,但是我很在乎你的安全,所以我要跟着你。
几个回合之后,渐渐有了交流。
(接受他的情绪)
又问:今天看着你很生气,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么?
孩子:其实我想参加小组的活动。
老师:除了生气,我们还有别的办法表达出来么?
孩子:我不知道。
老师: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办法?
孩子赌气离开,不过,在他心里播下一颗想办法的种子。
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空间,孩子给出来的答案往往很惊人,哪怕他犯错了,他也能总结自己成长的经验。
总结:当你看到孩子的情绪,洞察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就开始慢慢了解到了孩子,找到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再去找可以提升的地方。
让我们做引领者、陪伴者,把思考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