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为尊严而战》(131)
2024-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卢敬一
6月23日,蔡和森从长沙搭乘小火轮,沿湘江而下,经汉口前往北京。小火轮上,蔡和森身材瘦弱,迎风挺立;一头黑发,自然而不整洁,蓬勃而不光亮,如离离原上草;阵阵咳嗽,涛声相伴。蔡和森到京,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解决,接连给毛泽东去信,要他赶快赴京。蔡和森在信中热烈欢迎十月革命: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信中自然谈到新民学会: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
8月15日,毛泽东和罗章龙、李维汉、萧子升等24名青年,在长沙登船北上,奔赴向往已久的北京。19日抵京,毛泽东脚踏北京的大地,心里别样的感觉。北京早已在他心中:北依山险,南压中原,通江淮,连溯漠,诚万古帝王之都,实为汴、洛、关中、江左皆不及。毛泽东暂住鼓楼东豆腐池胡同9号杨昌济先生家中,一同来京的其他人分住湖南在京设立的会馆。不久,为了便于学习和商讨问题,毛泽东离开杨家搬到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小院,和蔡和森、罗章龙、萧子升等8个人住北房西间。8个人挤在一个大炕上,每个人只占方砖那样窄的地方,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一个人要翻身,必须预先警告身旁的人,统一行动。毛泽东笑着说:“隆然高炕,大被同眠,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似睡似醒,忽醒忽梦,好不容易到天亮。起来,几个人用脸盆打点面糊糊吃。面糊糊下肚,年轻人又焕发出勃勃朝气。毛泽东同蔡和森、萧子升专程去拜访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