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医师医学学习笔记医学圈

《急救,比医生更快一步》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赤耳小乐

关于这本书,医学小白,甚至父母那一辈的人看看还挺好,有些医学常识的人看的话……就当做陶冶情操巩固基础了,话是这么说,不过像我这种半吊子,还是应该看一看的。

本书分为五章:

1:猝死 2:急性心梗 3:急性脑血管病 4:外伤 5:儿童意外伤害

从急救措施到用药标准,这本书都潦草的涉及到了一些。最让我感兴趣,能坚持读下去的是“年轻人得心梗更危险”那一小节。

“30岁的人和60岁的人发生心梗,谁更危险?30多岁的人!为什么?因为60多岁的人发生心梗,可能他在30多岁就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侧支循环”,等到他60多岁,一旦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液流不过去了,侧支循环就会开放,让血液经侧支循环通过,这样心肌梗死的范围就相对小些。但要是30多岁的人突然心梗,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还没来得及建立,一旦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则更加凶险。”

这个理论我不是没有学习过,只是当时老师讲太快(好吧我自己吸收不了……)我没跟上而已,但经过书里这个故事的前后贯穿,我仿佛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灵光乍现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好比大动脉是主干道,大街小巷其他路都是侧支循环,一旦主干道堵死了,聪明的老司机就会绕小路,慢是慢了点,可最终还是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回忆了《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很容易就可以把里面【人的生理结构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它因着人的需求不断适应着人的身体】的理论结合起来。30岁的人不容易猝死,可一旦发生,那么挽救的几率很小,虽然他基础代谢高于老年人,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棘手癌症面前,因为他出色的代谢,癌细胞迅速分化扩散,有可能很快将他毁掉。60多岁的人虽然代谢水平低,可也正是缓慢的代谢延长了他们的寿命。再猝死这方面,也正是由于多年来修的另一条“路”得以让自己侥幸逃过一劫。

通宵看完本书,有的地方理解的比较含糊,但大致的内容可以看明白了。

我的的确确是个学渣,毕业半年多,已经把所学都还给老师了,有的东西想来想去居然想不起来怎么操作,比如心电监护电极片位置,又比如电除颤位置和频率,甚至外科包扎都一点也想不起来。还得夯实基础,谦虚谨慎别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