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念的经 (1)
第一章
办公桌上凌乱的文件堆里,一部墨绿色的索爱手机发出无声的光芒不停地闪烁,刺目的光,提醒她外面的天已经黑透了。
“叔叔,嗯……”,她抓起电话按了接听键,耸起肩歪着头夹住手机,一边腾出手来收拾桌子,准备下班。
“肖晓,怎么还在办公室啊,我有个老朋友的孩子想去留学问我意见,你是专家啊,你给些意见吧。好吧?……”
哈哈,来业务了,她顿时眼两眼放光,疲惫也一扫而空。“好的呀,好的呀……”
“快过来吃饭吧。”
她抬手看看表都七点半了,“算了,我不过去了”。
“那好吧,你自己好好吃晚饭,不要太晚了!”
“嗯,对了明天周六呀,我休息,可以约他孩子见面聊聊”。肖晓赶忙补充到。
“好!那明天再过来吧。”叔叔挂了电话。
她才不去吃残羹剩饭,陪着一堆不认识的人假笑呢。那种应酬她总是不自在,吃顿饭比跑一千八百米都累。所以她貌似有靠山、资源雄厚也宁愿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开拓外省市场。
还好她的合伙人是个移民在外十五年的外籍博士,美国、澳洲大学院校国际课程资源数据都是一手顶尖、实时更新的,人也憨厚朴实肯干,在国内的各种资源关系也有一定基础。如今签证部、教学部、市场部、学术教研等部门渐渐完善,整个团队逐渐壮大。这些年的努力终没有没白费,河北、山东、吉林,山西等地的合作院校、机构越来越多,市场局面渐渐打开。
办公室闷了一整天,脚步一踏出鸿安大厦的玻璃门,秋风瑟瑟扑面,那叫一个爽!好舒服的天气啊!
那就走路回家吧。她暗下决心,迈开轻快的步伐,几乎蹦蹦跳跳跑起来,像个小姑娘。
她的家一路向右,经过外交部、过了蓝岛大厦,再向左一直走下去,还有三个红绿灯就到工体,然后再经过幸福广场,就能到家楼下了。
交通高峰已过,一路上行人稀少,工体那段路的自行车道、人行道两旁都是高耸入云的白杨树,与机动车干道隔离的很好。肖晓轻快地走在落叶上面,窸窸窣窣的响声腾起秋天的味道,清新的香气环绕着她、包裹着她,拥抱着她的还有耳朵里的《秋天的落叶》(班得瑞轻音乐)。
是为了送签证方便,一切都是为了工作,才搬到这里住的,十字路口斜对角就是加拿大使馆,马路对面是欧盟使馆。这是栋临街的老式高层,隔壁女主人就是这栋楼唯一一部电梯的电梯工,她家还有一只狗叫小龙。还好她从来不怕狗狗,冰箱里常备着火腿肠都是偷偷给小龙吃的。有时候看小龙吃的香,她也流口水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几年来左邻右舍相安无事,小龙也暗暗成为她的好友。
找到钥匙,懒懒洋洋打开门,踢掉鞋子,拉上防盗门,转身把内门往后靠,靠!直到咔的一声锁住了。她外套也来不及脱整个人便失控般扑倒在沙发上,与世隔绝。
她经常这样子,一进门先扑倒在沙发上本意是歇会儿,但往往一下子就睡着了。她总是先睡一觉才起来洗澡,洗完澡,如果饿了再吃东西,阳台上晃晃或者盯着壁橱前画架上那幅“未完成、永远也完成不了的油画”,看个没完没了。
客厅小小的,一边,有彩色玻璃装饰的白色的门,里面是干湿分离的洗手间。另一边靠墙放着一只白色皮质的三人沙发,沙发前面是一个精致的美人鱼托起的椭圆形玻璃茶几,对面是假的欧式壁橱,旁边紧挨着白色书架。白色地板,白色门、窗,她喜欢白色。没有电视机。自从她念初中开始到现在,几乎不看电视,也许不是不爱看,只是不习惯,没有时间而已。
厨房灶台、洗菜池统统被被简化到与客厅相连的阳台上了。她不食人间烟火,不买菜也不做饭,厨房若开火就只是在煮玉米。她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个啊。狭长的阳台,铺了马赛克地砖,一尘不染,另一端的上空是可升降晾衣杆,除此之外再无杂物,非常简洁非常干净。
她喜欢这个阳台,虽然并不朝阳,但衣服也还是能晾干的(北京空气如此干燥)。此外还好在临街,视野开阔。远望能看到幸福二村前面的幸福广场上停着一溜的豪华房车以及快乐的尽情奔跑的小狗。元宵节晚上这儿也是最佳的烟花观赏点,工体上空绽放的烟花总是美轮美奂尽收眼底。往下面看马路对门是北京商业银行、老南洋餐馆和那个二楼永远闪烁着神秘色彩的藏族酒吧。
只可惜,肖晓住了这么久仍然是夜生活绝缘体,被朋友笑,甚至被学生笑。可惜了她这栋建筑物后面新兴起的"三里屯Village"时尚潮流,浪费了使馆区三里屯酒吧街的世界风情。

无奇不有咖啡生活馆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