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一位软工男的大一故事
前注:本文写作用时 3 小时 20 min,预计阅读时间 15 分钟。
OUR.STORY.BEGIN.写在前面
当视野越来越广的时候,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写这篇文章并自运营分享的目的不是展示我有多么厉害,而是想将我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做最好的自己,影响该影响的人。我永远相信,庄子旷达处世的心态背后,一定有过流离失落的感受。人无完人,事实求是并能共同成长才是最理想的成长型社交状态。
LABEL.SHOW.标签展示
10 月中旬的技术社区千人直播分享会上,我用这么一张 PPT 来介绍我自己。
西安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CreatShare 互联网实验室服务端开发、ThoughtWorks 西安邮电大学联合创新实验室前端开发,还有此次我作为讲师的身份背景 —— freeCodeCamp 西安社区组织者。
正如青年文摘这几天推出的一篇文章所说,这是一个看脸、看标签的社会,从 CXO (泛指公司高管)到富二代,从明星到网红。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有几分敬意,都来自于他拥有多少标签。
这段话对于我的真实经历来说,两个重量级实验室成员、开发者社区的组织者等,眼花缭乱的标签,背后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撕下所有标签,我还有价值吗?现在的我并不想直接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用一个较好的心态大胆承担即将面对的未来所带来的责任才是我想要的成长状态。也正因如此,像软件工程常常实践先于理论一样,我们边走边瞧。
MUSIC.STRAT.《Wild Wild Web》
CHILDHOOD.REVIEW.童年小回顾
先来一张国庆期间我回家灵感突现摆出来的童年物品图。可以看出,买过很多科幻世界、奇幻世界等杂志、画过画、收藏过游戏王、收藏过三国杀、后两年的高中生活用接近全部的零花钱影院看了 50 多场电影等等。。但很多都很遗憾没有深入。正如最近的状态,Web 前端后端通学,无一精通,还写写文章忙忙自媒体运营。
于是每当我给高中好基友说“你这什么游戏品味嘛!”的时候,只要他回复一句:“你就说你打翻了几个游戏?”,我就无语凝噎~
说这些,都因其为大一的序,童年的终。
I`AM.A.FRESHMAN.大一新生
军训
军训,从初一入学、高一入学到这次的大一入学,从来都没有缺过。有过《军中绿花》的细腻相思,也有《祖国不会忘记》的热血澎湃,最不会缺少那首近乎人人都会唱的《团结就是力量》。由于自己整个高三后的暑假与电脑和梦想相伴(主要做了基于 PHP 框架 CodeIgniter 的班级通讯录网站),军训的第一天一早就直播晕倒。也第一次亲身经历了清醒后发现在被拖着走的电影画面。
坚持到最后再回顾定会有惊奇的发现,比如我们最后的战术汇报表演。
多社团纳新,高调报名,低调退出。
从军训期间校内摆摊、宿舍扫楼开始,社团在大一新生的讨论频率也就逐步火热起来。那是大一新生对社团的普遍感觉是:加入哪个社团就决定即将代表着哪个团体,而到了大都退出社团的大二,回想回想直觉可爱。
在众多的社团纳新中,或许是因为我自信的缘故,我没有体验过被刷的感觉 —— 一级社团中我选择了社团联合会,兴趣社团选择了计算机院足球队和 DIY 电脑俱乐部都加入成功。生活一下就忙碌了起来。
在我的选择中,只有兴趣社团投入的时间最多。
- 在足球队中参加过迎新杯和校园杯,体验了很多较为正规的足球训练和足球比赛。我果断选择了门将,源于个人性格也源于体质。可能是我更喜欢高考前和同学每天晚自习上之前踢野球的感觉罢,渐渐的退出了体制化球队,忙碌于互联网中,很多朋友也就很少联系了。
- DIY 电脑俱乐部是一个很有趣的社团,除了一般兴趣社团都会有的宣传部、办公室等部门之外,还有教学弟 C 语言的软件部和每月举办校内免费维修电脑的维修部。前段时间写的《漫游 C 世界--DIY软件部编程之旅》便讲述了我的 DIY 软件部认知之路,也包括了我上大二后给学弟学妹分享的故事。
DO IT YOURSELF.
- 大一下半学期才加的西邮 FT 航模社,一加进去就从遥控器到各种零件,狠狠的投资了一把。下图图左便是我在航模社朋友帮助下完成的第一架飞机。其中,我参与动手最多的便是 —— 贴遥控器的彩色贴纸。但由于和我专业挂钩不算紧密,忙碌于专业的我之后也很少有时间去航模社基地,甚是遗憾。
各种竞赛,积极报名,抉择退出。
大一对竞赛还是充满兴趣的,这次回首一看,原来参加过这么多竞赛。
- 多媒体设计大赛校赛。大一开学大致两月,就有了这个比赛,和计科同学合计三人一起在一周内完成一个网站的在线开发。还是用我高三暑假熟悉的技术栈:BootStrap 前端框架,PHP 渲染前端页面,CodeIgniter 后端框架,新浪云在线编辑。 “励青春,文章分享平台”,我们当时这么畅想。校赛一等奖抱回家。
- 创青春校赛。“小挑”、“大挑”,在全民创新时代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过吧。这不,我就被说服并参与进了。创业计划书 + 答辩是重点,我作为技术开发,也就出了产品原型图,可能因为我们组都是大一太年轻,也可能因为评委老师们早已选好获奖的,答辩只是形式,我们最终也只抱了个小奖抱回家。
- 图论杯。一个插曲,一个公司在校内开的比赛,题目都是指针,顺便推他们的培训,之所以要写出来,毕竟也免费领了个《C 与指针》抱回家。
- ACM校赛。重量级算法比赛,全球算法比赛盛宴。我走 Web 开发,被同一级的算法高手领着飞,抱了个校赛银奖抱回家。
- 蓝桥杯省赛。老师推荐过很多次,形象点讲是国产的 ACM 算法竞赛。300 块的报名费着实贵,10 道题答出3个,却也最后领了个省三抱回家。那位算法高手,北京决赛,国二抱回家。
“重在参与”嘛,也就无关成果。但鉴于我现在独特的发展之路来看,再参加比赛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思考赛制的需要,思考比赛时间和地点的确立等等,会浪费时间在一些对我来说的琐事上,我想抽出更多的时间专注个人 ID 体系成长,不再参与也罢。
如果说简历上很耀眼的是一个人的成就的话,我有更独特的选择。
LABORATORY.LIFE.加入 CreatShare 实验室
实验室才是重点,也是我一直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存在的地方。
我所在的大学的独特性在于,有很多学生实验室团队。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主要靠学长学姐一点点传递给新人。有搞 Linux 的,有搞移动开发的,还有和我气质相符搞 Web 的 CreatShare 实验室。
10 月份的纳新狠狠的把自己秀了出来,大一能上手服务端的并不是很多。也就和社团一样,无视了竞争力,争取到了实验室学习的机会。
CreatShare 互联网实验室 2012 年成立,到现在分为产品运营、运营经理、视觉设计、前端开发和服务端开发 5 个职位,大致涵盖一个 Web 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大致哦)。一定要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学生实验室哦。放张我绘制的导图。
因此,CreatShare 实验室在大学便给予我很独特的互联网体验。一点一点学习技术的同时还能有一个真实环境去了解互联网公司。最终也就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去处 —— 技术自运营,欢迎关注。因为我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精通。这并不是要去抨击的性格,而是一个真真实实存在的用户需求。
在 CreatShare 实验室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虽然没有做出多少项目,却也从技术栈、互联网文化等角度拓展了我的整个认知广度。
ThoughtWorks 西邮暑期培训
幸运的是,我有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哥哥,早早的让我在大学前就奠定“大神”基础步入互联网;幸运的是西邮有一个 CreatShare 学生实验室,恰恰就是专注于 Web 开发,让我对大学充满了积极的挑战心态;最最幸运的是,遇见了 ThoughtWorks ,链接了我的软件工程专业,链接了我的 Web 开发梦,链接了我什么都想干的欲望。我认识的一些 ThoughtWorks 的 IT 咨询师们,熟练各种技术栈的同时,还不忘将人文性的关怀传递和分享,还不忘活跃于各大开发者社区。
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我便是免费在西邮的 ThoughtWorks 联合创新实验室进行前端学习,也培养了我的各种软技能,我的《思沃学院带给我们的就有说过》:
- 画图分析(思维导图、UML图、原型图)
- 团队合作(trello、BearyChat等等工具的高效沟通)
- 敏捷开发、结对编程(TDD 的高大上概念终于有了实战)
- React+Redux 和 Node.JS(甚至更多的技术栈)
- 女性编程的平等机会(有很多前辈正在投入推动其中)
- 写作能力的提升(才让我快速找到了我的自运营之路)
补一张当时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做的思维导图整理。
当然,我的 Github 仓库中和《思沃学院带给我们的就有说过》中还有更多。
WAY.TO.LEARN.我的大一学习方法
那说了这么多,我的大一学习方法到底是什么嘛?
以实验室为中轴的自学驱动,加之以学期内每双周,寒暑假每单周发送总结邮件的惯性能力,再配上换位思考的独特性格。那都不是事。
此学习方法也是像产品一样一点一点迭代出适合自己的模式,路还很长,迭代并没有结束。像最近大二开学参与的社区活动,也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模式。以后希望能分享出一篇,我的大学学习流程模型。
WAIT.A.MINUTE.文章虽完,大学才开始嘛
无论身处哪一个行业,我想在努力完成行业目标的同时,当一个 Story Teller,做最好的自己,影响该影响的人。欢迎关注和交流。
It must mean something, let`s find it out.
- Hello,我是韩亦乐,现任本科软工男一枚。软件工程专业的一路学习中,我有很多感悟,也享受持续分享的过程。如果想了解更多或能及时收到我的最新文章,欢迎订阅我的个人微信号:韩亦乐。我的简书个人主页中,有我的订阅号二维码和 Github 主页地址;我的知乎主页 中也会坚持产出,欢迎关注。
- 本文内部编号经由我的 Github 相关仓库统一管理;本文可能发布在多个平台但仅在上述仓库中长期维护;本文同时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