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前,父母要怎么做?

2020-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A还有明天

我们大人作为父母是不是经常容易脱口而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次我对我崽说:“崽崽,帮妈妈扔下这个垃圾”,结果那边随口回应到:“妈妈,你说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来睡觉后我也反思自己说的这句话,那我们父母要怎么做呢?

听了李老师的育儿课程后确实收获很大。

比如还有很多场景,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1、想拿一样东西却拿不到,二话不说就开哭;

2、玩积木,拼搭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发脾气;

3、和小朋友玩游戏出现小矛盾,立刻要回家不愿继续;

4、玩具绘本零食走哪儿扔哪儿,就是不愿意收拾......

在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处理时,常常得到孩子不理会、做不到、反抗的结果,很多家长都会奇怪,为什么不行呢?为什么不自己做呢?为什么做不到就哭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告诉孩子去做啥?却没有教孩子怎么做?

美国社会情绪学习(SEL)课程指出,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和别人玩耍时提出积极的建议、合作、倾听、交流、寻求帮助以及有效解决人际冲突等能力。求助技能好的孩子,也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技能高的儿童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同伴、老师进行互动,并更多地获得他们对自己学业的支持。他们更可能以恰当的方式请教老师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对老师微笑等,这些积极的互动方式使他们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积极关注和支持,从而为儿童的在园适应提供积极的心理环境,并获得更多的学业成功机会。

因此,想要让孩子能够获得独立做事情的技能,意愿和能力缺一不可:

孩子有自主做事情的主动愿望;

孩子具备如何求助、获取支持的能力。

对于低龄幼儿来说,主要就是从跟大人的互动中学习,学习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需要什么”,并且用合适的方式求得帮助。

01、直接示范怎么说、怎么做

我们平时在家里,跟家人互动时,也会说“帮我一下好吗?”但是这些时候,孩子并不会主动注意这些话,因为对孩子的帮助,大人们往往都是自动“奉上”的。孩子想要拿一样东西,大人要么坚持让孩子自己拿,要么就主动上前给取过来,也有玩笑一句“你笑一个我就给你拿”。

这样孩子当然不会学到正确的方式,因此“提醒注意”就要提上日程了。给孩子正确的示范。跟家人也要有礼有节,比如跟孩子爸爸说“你能帮我拖一下地板吗”,得到帮助之后要郑重地说“谢谢你”。

跟孩子用求助的方式说话:“宝宝,你能帮妈妈把这个捡起来吗?谢谢你!”

制造互相帮助的氛围:“谁能帮我把这个扔到垃圾桶里?”如果宝宝来帮忙,马上表示感谢。

提醒宝宝:互助是有趣而且有益的,但一定是礼貌而温和的。适当时候,要跟宝宝一起总结和梳理经验,“当妈妈说,请帮我……的时候,就说明我需要帮助。”

02、角色扮演

宝宝开始读绘本、看动画片以后,会非常喜欢故事里的人物,也喜欢表演里面的情节。家长可以跟孩子扮演里面的角色,比如,

——医生,你能帮我看看吗?

——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吗?

对于生活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可以带着宝宝换角色练习。大人可以扮演宝宝,孩子扮演爸爸妈妈,大人假装寻求帮助:

——妈妈,请你告诉我,积木怎么摆才能不倒塌呢?

——爸爸,请你教教我,这几个玩具该怎么收拾才最好呢?

03、适时、恰当的帮助

在孩子独立做事情时,家长不能当旁观者(旁边看手机,做家务,完全不看孩子),应该要随时观察孩子,看她遇到什么问题——乐高的两块总是拼不到一起,是因为孩子不会对齐,还是因为力度不够?如果看到孩子尝试了好几遍还不行,绝对不要一把抢过来说“你得这样拼”,也不要只在一边动嘴不动手“你再试试”。

大人要适时给予恰当的帮助,比如:“需要妈妈帮忙吗?”

或者自然而然加入游戏,一边拼一边说:“看,像妈妈这样把乐高对齐了才行。”

让孩子感受到,做不来、做不好的事情,大人帮忙之后可以很快学会并完成。

这里的关键是,我在帮助孩子之前都会问“需要帮忙吗?”如果她拒绝,我就不再要求帮忙。另外就是家长的帮助是否真的有效,这取决于大人对孩子的观察,找到孩子困难的原因:手的操作能力不够、手眼协调不行、事情太复杂、记不住、不懂得原理、不会反思……

04、当孩子求助时,及时反馈

孩子在叫“妈妈,帮帮我”的时候,有的大人会极端地回答“自己做”。家长的断然拒绝,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经历反复失败,导致“习得性无助”。

因此我建议,对孩子的求助要及时反馈。如果家长判断孩子可以自己做,可以进行引导,“宝宝再试一下,妈妈这次跟你一起做”。如果太难了,就帮助宝宝拆解任务,先完成小任务,再增加难度。另外,要告诉“宝宝,刚才遇到困难叫妈妈来,这样很好”,这种反馈是帮宝宝意识到自己的求助生效了!

这个俺得检讨,我有时候觉得简单的题目,就让他自己来,其实孩子可能真的觉得难才求助你。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不会才需要你,爸爸妈妈要给予帮助和回应。

05、当孩子出现撒泼、哭闹时,不要说道理

前面四点都是要在日常培养的,但是孩子,年纪越小,越可能“说不来”“不想说”“说不对”,或者早期没有建立、培养求助的习惯,都很可能会出现哭闹、发脾气的状况。这种时候,大人斥责、讲道理,其实作用甚微。不如抱抱他,同理心(被理解和共情)可以帮助他安静下来。

在孩子情绪激动时,不讲道理,因为孩子没听到,也没理解。

请参考下面的流程,帮助孩子学习一件事的流程从最简单到最难的几步,然后看看从哪里重新开始。

1. 你看我做——学习的第一步是观察学习;

2. 手把手跟我做——手把手地教;

3. 你跟我做——模仿我,我做什么你做什么;

4. 你接着我做——我先开个头,你往下做;

5. 我们同时做——你参照我;

6. 我们一起总结经验——总结性的语言提示,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呢,千万不要轻易跟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出来给他看就对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