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了个蛋
扯淡似乎人人都会,但要扯好却不容易。往往是,你觉得自己是扯了个淡,其实,不过是扯了个蛋。
小品《牛大叔提干》中,牛大叔代表村里小学去乡里请求援助,因为教室窗户破败,不挡冬日寒风,要把孩子们冻坏了。恰好却遇到马经理中午要宴请客人。宴请之前,马经理身体不适住院,不能出席,而客人马上就到,怎么办?秘书毛了爪。此时,牛大叔的相貌引起了秘书的注意:简直和马经理一模一样,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也不过如此。由是眼珠一转:牛大叔,您先救救急,冒充马经理招待一下客人。窗户玻璃的事儿,好说,好说。
牛大叔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虽然感到为难,但人在屋檐下,还是壮着胆儿上场,客人到来之前,先看酒席上的菜,个个都觉得新鲜。其中一个菜中的王八蛋(清汤还是红烧,可以自己脑补,都可)尤为引人注目。为了食客吃着方便,这个菜有创新:用细绳将蛋蛋串在一起。马大叔顿生感慨:平常咱们说的扯淡(蛋)扯淡(蛋),原来是从这里来的呀。
••••••
《牛大叔提干》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属于会“扯淡”的人。牛大叔不会扯淡,玻璃问题没解决,最后只能包点塑料布回去给孩子们糊窗户——愤愤然罢了,木有鸟用;马经理天天扯淡,有钱有权,前呼后拥。两相比较,你说哪个是成功人士?虽然你姓马他姓牛,可都是生活在一个屯,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尼?
这个小品的演绎,本身就很有扯淡意味。好吧,咱们严肃点,换个名词:成功属于会扯“故事”的人,这样说,似乎听得入耳一些吧。
人这一辈子,到底混成啥样,和个体的“故事能力”关系极为密切。马经理的“故事”,就是天天肉山酒海,钱权相互交换,彼此各得所需,此为成功也。而牛大叔的“故事”,则是给孩子们瞎操心而不得法,只能夹上一包塑料布,悻悻而去。
再举一个例子。某企业老板:我们今年虽然遇到了种种不利的情况,但客观分析自身优势,绝对可以逆风飞翔,再创辉煌,实现利润一个亿,人均分红十万元;经理:老板的目标,经过了科学分析论证,一定可以实现,也必定能够实现;班组长:同志们,为了贯彻老板和经理的指示,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大家讨论执行;员工:加油干,一定没问题!
••••••
这个企业最后有没有完成一个亿的利润,不必追问,问也没用,反正钱也到不了我们的腰包。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划的构想、提出、动员到执行,人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把这些任务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故事。” 换句话说,人群中的那些成功人士,是具备下面四个或者其中几个能力的(如果全部拥有,那很就可能跻身“伟大”之行列啦):
首先,是虚构故事的能力。流行的说法是有创意,有思想。不太好听的说法,就是惯于无中生有。而无中生有并非什么可戏谑的事情,因为,这项能力已经被社会奉为进步的最大法宝,亦即创新的本事。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创新,不等于幻想——比方说,你想开一家餐馆,尽管这样的餐馆别人已经开过,但生意前景特别好,开了仍然可能有钱赚,那么,你一定会把开店的各种细节想好,并且充满了对当老板,成为有钱人的憧憬。这还是初级的,高级的,有可能你有技术创新的思考,甚至发明世上从来没有的新型火箭、飞船的野心——这是老板的层次;
第二,是相信故事的能力。既然把这个原来不存在的宝贝主意想出来了,那么一定是经过了逻辑上的推理,从而笃信不疑,起码是觉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它,然后你才能对其倾其所有。某位领导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与其说这是种能力,不如说这是一种素质、性格——这同样是老板的层次,也可以扩充到管理层;
第三,是沟通交流故事的能力。有了创意,那么就要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以期达成共识,这需要一种极具辩才的交流能力。这是对内。而对外,要使完成故事的合作方同样相信你的目标是对的,这个过程,也需要外交官的巧舌如簧——这同样还是老板或者管理层的能力;
第四,是完成故事的能力。前三个步骤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将故事从语言层面落实到行动。不管是你开餐馆,还是发明火箭飞船,都要和你志同道合的团队,按照事先交流沟通好的方法,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然后,尽人事听天命,耐心等待结果好了——这个能力,是属于包括老板、管理层在内的整个团队的。
《人类简史》中讲到,人类在远古时期,是由很多“人属”的分支构成,之所以能够绵延到今天不至于灭绝,以至于进入一种高度的文明,一切归功于智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智人的语言能力开始独具一档(最终解释权的拥有者只能是上帝),具备了传递复杂信息的功能。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逐步具有了想象“故事”的能力,然后又逐步具有了其他三种能力。这四种能力赋予智人战无不胜的力量,将其他所有的人种全部淘汰掉了。
如果对以上观点予以认可的话,那么当今世界,无疑属于具有以上能力的人大显身手的空间。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市场不相信眼泪,正如智人们在淘汰同类过程中不会有同情心一样,那些缺乏“故事能力”的人,就变成了社会的边缘人,成为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自然选择的规律,缺乏“故事能力”的人,应该会被消灭掉。而现实生活中,有“故事能力”的人,和缺乏“故事能力”的人,大抵能够和平相处,到底是什么原因?既然成功者有着优越于其他人的能力,为什么还要拿出自己的成果来,去尽社会责任?独自享受不是更好吗?而所谓的“社会责任”,其实也是虚构出来的“故事”之一,这需要做很多看来并不必要的工作,完成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呢?
必须,我们应该向这些具备“故事能力”的人表示脱帽致敬,他们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但人类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能繁荣,是因为自己又发明了一个新的故事:“公平正义”。这是包含在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道德、法律等等社会秩序中的一个概念。越是具有“故事能力”的精英们,越是知道保留、关照、尊重弱势群体的重要,如同一个乞丐,也要养一只更加蓬头垢面的宠物一样——请原谅这个比喻的粗俗。假如世上没有“不成功者”,“成功者”成功给谁看?他们更知道,其实世界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人能够独自完成任何故事。即便缺乏“故事能力”的人,也是你完成故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越发展,分工越精细。故事需要虚构,然后经过彼此相信、交流,最后到落到执行层面之时,开始分工协作。餐馆老板了兜里有钱了,但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是经理、会计、伙计、采购员等等很多人在为你服务,包括这之前和之后,都不能无视他们的劳作。这是直接的,间接的就更多了,比方说种菜的农民、肴货的生产商——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我们归结这个规律为辩证法,而聪明如成功人士,早已明白了这个法则的重要性。
所以,“故事能力”很重要,而精英们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的素质,是能够持续发明赖以存身的关于秩序的其他故事。有些所谓成功人士,“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就是因为他格局太浅,眼睛向内,只沉迷于自己的小故事中,蝇营狗苟,而没有发现故事之外,还有真正的故事。
好了,上面所说,似乎有点对人勉为其难。那么我们不妨退而求其次,只说一说耍嘴皮的事儿吧。耍嘴皮,可以理解为光说不干。不过,即便是光玩一玩“假把式”,效果也可能相当可观呢。
人总是在探求自己人生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包括必然要到来的死亡。梁文道说,人生最大的局限就是死亡。在这个最大的局限面前,讲好自己的故事,是人生的意义(或者说意义之一)所在。但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行合一,将虚构变成现实,这是很多伟大人物的共同路径;还有一种,就是大声嚷嚷“有钱帮个钱场,没钱帮个人场”的跑江湖式人物。他想象故事和讲故事的能力或许绝对一流,但实现故事的能力和想象故事、讲故事的能力恰恰成反比。这样的人,也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侥幸,只用“滔滔不绝”就赢得万众敬仰,得以苟全善终——不过这种戏并不是那么好演的,实际上,演砸者众矣;另一种,虚构的故事讲了一万遍,自己深信不疑,但忘记了自己并没有完成这个故事的能力,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就完成。真正比比划划去实现的时候,碰了个狗啃屎,比方说某些武术大宗师。西洋镜被戳穿了,故事成了幻想、童话、笑话,只让人指指点点为乐。
纯粹耍嘴皮子并不靠谱,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口才能力的肯定。今天,我们发现社会上很多口才培训班,用各种的广告语来招揽学员,其实就是兜售讲故事的能力。事实上,辩才好的人,往往人生也精彩。他讲故事讲的好,自己人生的故事也不错,因为讲故事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他实现故事的过程。比方说,用口才征服他人,会让自己的观点得以认可和推广实现,让他人学习收益,从而获得报酬;再比方说,文学是讲故事的,文学家的人生就很有开挂的可能(当然,不能是冒牌货),他用文字的奇幻和美丽,给人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获得自己的回报。同样,不论是哪个行业,起码的一点,要学会讲故事,不管你是用嘴,用笔,用实干,还是其他什么别的,把故事构思、讲述出来,赢得听故事者的拥戴,本身就会带来财富——流量为王,粉丝就是钱,有人为你的故事买单嘛。否则,整日闭口不言,故作高深状,人生也就没有故事,遑论什么精彩?
当然,现在“故事”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我们当下的宏大叙事中,取而代之的是“梦”。“梦”并非幻梦,而是梦想。为了梦想,我们可以付出所有的努力。NBA的金州勇士,就有一个外号“追梦”的励志榜样——身高运动能力都一般,但靠着勤奋,几乎成为全明星,拿着全联盟顶级球员的工资。尽管我们并不同意人人平等的鸡汤灌输,坦然承认一般人就是一般人,天花板就在那里。因为每个家庭情况不一,生而为人之开始就不平等,这似乎是老天爷已经为众生设置好的——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我们应该有追求让故事、梦想成为现实的权利——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奋斗可以改变命运。伟大领袖不有言曰:我们都是“追梦人”嘛。
可是,那些没有“故事能力”的人呢?难道就只能破罐子破摔,混吃等死?
不必焦虑。能力只有强弱大小之分,没有绝对的“有”和“没有”。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山谷和春天。干好老天分配给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了。跑龙套并不丢人,而且也不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看似没有“故事能力”的人,并非天生如此。正如刚才所言,人人都有“故事能力”,不过有大小区分而已。他们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具备了更加可贵的另外一种能力:分辨是非。他们听故事,看故事,发现了太多的故事在美好的幻象之后,隐藏着令人作呕的真相——只顾玩自己小故事的人比比皆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同苍蝇般“你方唱罢我登场”——比方善于扯淡的马经理之流。这些小故事的实现,也会展现出让人兴奋的繁荣图景,但却会从根本上,让我们无法识别香臭,彻底失去“讲好故事”的能力,在末日到来之前,没有可以拿得出手,交待得过去的故事。
讲好故事,涵义有二。其一,“讲好”故事:突出的故事的美丽,是巧舌如簧,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声情并茂,鸡汤、迷魂汤冒着热气咕嘟咕嘟;其二,讲“好故事”:强调的则是故事的质量。
前者太多,后者稀缺。由于缺乏故事能力,更缺少改变的勇气,他们干脆放弃了故事,选择了沉默——当然,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属于自己人生的故事。
写完以上文字,不觉哑然失笑:絮絮叨叨扯了半天淡,结果也不过就是一个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