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部落技巧就是效率

这4大策略可能你都懂,但依然可以大幅改善学习效果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1人  王正磊01
image

今天重读《Thinking and knowledge》第二章的内容,其中提到了改善学习效果的4个基本但很有效的策略:1 提高注意力,2 赋予意义,3 碎片学习,4 分类组织。

1 提高注意力

对于一件事情,付出的注意力越多,我们越能够记住它,这背后的原因是大脑只能记住它做过的事情。所以学习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器官,让大脑充分参与学习,我们就会更容易记住它。

就拿背单词这件事来说,有的人是眼睛看,同时用嘴读,此时他调动了两个器官(眼睛和嘴巴)。有些人是一边看,一边读,同时用手比划还听语音,而且还自己想象一幅对应的图画,再进一步进行造句。可以想象,这两种背单词方式,后者完胜。

好多人说记不住别人的名字,那么不妨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当面将对方的名字读出来,这既是一种确认,同时也是一种尊重。大家可以试试。
大脑只能记住他做过的事情。所以,无论学习什么,应该想办法充分调动各个器官,提高大脑的参与程度。

2 赋予意义

赋予意义的意思就是自己给事物加上一定的含义,或者和你已经熟悉的东西进行结合。

如果说原子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你可能会记不住而且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如果说原子结构和煮熟的鸡蛋很像,蛋黄就是原子核,蛋白就是核外电子,估计你一下子就清楚了,而且就记住了。

我突然想起小学老师教我们汉字“碧”,老师说了一句话:有棵白菜它姓王,坐在石头上。然后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关键是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忘了。现在每当再看到碧子,就有一颗姓王的白菜坐在石头上的画面感出现。

我的小学老师应该也知道这个道理。

3 碎片学习

现在大家普遍反对碎片化学习,说碎片化学习不够系统。但是我觉得是否系统关键在于你自己。如果你利用碎片时间系统的学习,那他就是系统的,相反就是不系统的。至于时间是不是碎片的,这个已经不重要了。而且,大家普遍面临一个逃不掉的现实就是,我们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被打的零碎。

而且,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效果反而比整块时间要好。

首先,长时间的填鸭式学习,不能改善大脑的记忆质量,因为,大脑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长时间的强行填鸭,可能就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状况。这就是低段位学习者常犯的毛病。在学校,这种现象尤其明显,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是更会玩,课间玩的放飞自我,上课完全投入。

其次,间隔性学习可以加强大脑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每一次间隔开始的时候,你需要想之前讲的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反复的提取联系,记忆就会被加强,理解力也会提高。

所以,老师会建议大家才去多样化的手段,多样化的时间来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

当然,学习形式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间隔。难度较大的内容需要较长时间深度思考,简单内容则可以短时多次。

4 分类组织

分类,其实是我们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减少大脑负荷。

大家都有超市购物的经历,假设现在要买:苹果,袜子,米,香蕉,鞋子,毛巾,面粉,帽子,橙子。

好了,我现在问你记住了几个?再看下面这组:苹果,香蕉,橙子;袜子,鞋子,毛巾,帽子;米,面粉。

我再问你记住了几个?

毫无疑问,第二次肯定好过第一次,其主要原因是第二次我们进行了分类,所以更容易记住。

分过类的大脑,就像整理过的房间,不仅空间合理利用,而且东西更容易拿放。信息经过分类,大脑更容易储存和提取。

总结一下,学习是一个脑力活动的过程,首先脑子只能记住它干过的事情,我们需要想办法提高脑子的参与程度。其次脑子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分类,减轻信息储存和提取难度。有一句话概括今天的文章我觉得很合适:重在参与。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可以点赞,可以转发,随你。如果你想读这本书电子版,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