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的光和脚下的路
朋友Lucy又换工作了。在疫情中还能升职加薪,要说一点儿不嫉妒那真有点扯。这个韩国女人跟我脑子里的“宋慧乔”跟“大长今”们一点儿都不像——其貌不扬,性格强势,说起话来直来直去,一笑起来前仰后合。
认识Lucy因为她曾经是我的健身教练。Lucy本来是个家庭主妇,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早年随先生移民加拿大,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安稳小日子。不过好景不长,先生人到中年玩起了婚外恋,带着小女友回韩国追寻“诗和远方”去了。Lucy呢?这个从未工作过的孩子妈有着比公司高管还要强悍的魄力——擦干眼泪,解下围裙,找工作去。
我不知道Lucy前前后后尝试过多少种不一样的工作,吃过多少闭门羹,问她的时候,她只是笑嘻嘻的说:“我试过的工作,肯定比你想象得还多”。她当我教练那会儿,已经是工作了几年的事儿了,生活也终于趋于平稳。有一次闲聊,我无意中说起自己公司在招程序员,Lucy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我能试试吗?”
“当然可以,不过,你会写程序吗?” 我有点迟疑。眼前这个穿着运动服的中年两娃妈,跟我平日里经常见到的程序员实在不搭界。
“会的会的,我在上夜校呢,让我试试呗”,Lucy露出一个招牌笑容。
就这样,Lucy在40+岁转行当了程序员。当然啦,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没少挨骂,Lucy呢,就使了个笨办法——学呗。加班,疯狂加班,用双倍的时间,把经验“熬”出来。
我很难想象,对于一个40+的单身妈妈来说,这无休止的加班背后,她究竟牺牲了多少。我从来没听她抱怨过,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没心没肺的笑容,眼里,一直闪闪发光。
后来的Lucy,又经历了几次跳槽,连升了好几级。她的每一次跳槽在我看来都很“玄”——她的胜算明明不大啊,怎么就真的成了呢?有一次我实在憋不住问她:“你的这些工作都是在“舒适圈”以外啊,伸出手都够不着,你是怎么把它们拿下的呢?我看你该改名叫Lucky(幸运)了。”
“伸出手都够不着?那就再踮起脚呗”,Lucy的眼里,依然闪闪发光。“哪有什么Lucky,试得多了,迟早会拿到”。
我想这就是Lucy最特别的地方吧。她有点“好高骛远”,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有点冒进的目标。也许她实现这个目标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那么就尝试一万次嘛,“试得多了,迟早会拿到”。别以为这只是一次偶然的撞大运,成功,是可以叠加的。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便跃升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因而才为下一次的成功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起步时一点点的小助推,经过漫长岁月的沉积和淬炼,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把生活的赛道想象成一个田径场,各路选手在同一个维度,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年长了几岁忽然发现,其实生活的赛道更像是由一个个短程叠加起来的立体赛道,有点像是盘山道——领先的人会率先跃升到新的赛道上,然后跟一批新的对手展开竞争。如何跃升?当然要靠实力,靠勤奋,还要靠那么一点点的“好高骛远”。很多人在同一个赛道上麻木的奔跑却忘了抬头看一看天,还有很多人尝试过几次无法跃升就认命作罢。另外还有一种人,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数次的伸出手,踮起脚,努力的寻找那个向上跃迁的抓手。他们的眼里,永远闪烁着那个叫做希望的光。
有人说,中年人的自我修养,从“不认命”开始。只要心中的那团火还没有灭,那个叫做岁月的东西,留给你的就不仅仅是累累伤痕和磨平了的棱角,还有伤疤上凝结的经验,水滴石穿般的韧性和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的淡定。带着他们上路,又有哪座高山是攀爬不了的呢?
“我的人生,也就那样了” 。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这句话。脚下的路真的已经走完,只能原地转圈了吗?眼里有光的人,脚下怎么会没有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