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作品】富兰克林践行群作品合集成长励志想法

09丨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1人  诗崎

这是我在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中学习的第九节课

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

陈老师的课乍听非常有意思,通俗易懂,因为其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辅助理解,但是仔细听会非常难,很绕,环环相扣,层层交叠,需要不停的用新的理论与验证。这也说明陈老师为了这门课程下了十足的功夫!要好好学,分析,学有所获!

一、开篇得到

一定要再次提醒自己,我们在讨论:行为改变!也就是如何改变行为。

复习之前学习的理论:改变应有的态度、阻碍改变的心理机制、引发改变的原则、方法。

本节主要目的:反思改变本身——改变应该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原来真被爱人说中了:你为什么要改变?你对现在有什么不满吗?是的,我们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就是对现在的自己的不满!那么,我到底是否满意自己的现在?如果我想改变,我在进行的改变是有效的吗?

何为有效的改变?

改变的两个层次:

第一:作为内容的改变。比如例子里的工作。

第二:作为应对方式的改变。比如例子里的主角不停换工作的行为。

相对比找寻真正的问题:用不停换工作来应对焦虑,这种应对方式就是盲目寻求变化,没办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积累。 

第二序列改变:心理学专有名词,即“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

出自由美国心理学家瓦兹拉威克(Paul Watzlawick)编著的《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规则》。这也就是:为什么改变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改变本身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陈老师举例“刨根问底的思想状态”,又与我非常相似,他每节课里所举的例子,至少有一个我觉得就是我!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这也可能就是演讲和讲课总是举例子的原因吧,让更多的人对例子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讲师所传导的理念。

我的问题就在于我不知道我想要改变什么,而例子中的主角是想要的改变的内容本身不应该是他纠结的改变内容。比如:遇事多想、做选择时犹豫,是例子中的主角认为他需要改变且想要改变的内容。他总觉得自己有问题,想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状态,这是他把改变作为一种应对方式。

他妈妈给他的建议,是去改变内容,而他爸爸的建议,是“他想要改变”这个应对方式本身。

显然改变应对方式更有效,原因就是自我接纳,而自我接纳的本质就是舍弃(而非追求)。

自我接纳的误解:

第一:以为自我接纳是不改变。其实接纳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改变,而且是很难的改变。难在忍受。人只要有焦虑,总是想要改变的。可是,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常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

第二:自我接纳并不总是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自我接纳也并非是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因为如果这么认为,背后的逻辑是:如果自我接纳了,那我就会变得更好了。但这本质上还是想要改变。

因此:追求自我接纳这个“追求”本身,正是无法接纳自我的原因,也是没有真正做到自我接纳,因为自我接纳的本身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而且,自我接纳也并非是自暴自弃,安于现状,只是要用宽容平和韬光养晦的心态去应对所发生和面临的一切。

舍弃:是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心理治疗领域的著名“森田疗法”,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意即不要纠结于你自己的问题,把它当做你生存的常态,而去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二、有效改变与无效改变

前面做了那么多铺垫,其实只为了引出这两个概念:有效改变与无效改变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看你改变的动作,究竟是改善了你的状况,还是维持了你的状况,甚至让你变得更糟了。

结论:无效的改变会维持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你的改变包含在这种恶性循环里,那你就要小心了。 

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所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世界运行的常态并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无法改变的“不如意”,改变不仅没有效果,有时候还会变成问题。

第二: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所以,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要思考一下:

如果我不做改变,世界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怎么样的?不能因为想要摆脱焦虑就急着改变,如果我们改变的企图打断了这种自然发展的历程,那它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变成问题。


关于行为改变的课程一共八节,主要讲到了:

1.行为是如何被维持的?

2.改变的困难在哪里?改变很难发生是因为:旧有的行为有它的好处;心理舒适区让我们用熟悉的应对方式去处理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阻碍改变的心理免疫系统。

3.引发改变的一些方法,包括:检验行为背后的规则;积累一些小成功;为自己制造改变的场;激发正向情绪。

4.辨析了无效和有效的改变,无效的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舒适区。

对改变的改变——自我接纳,已经进入了思维领域。因为改变不仅包括行为的改变,还包括思维的改变,人的想法和行为是相互促进的。

先讲清楚行为,在将思维如何支配行为、促进行为,越来越难也越来越有意思。我也要认真去思考,还要好好复习,将所学转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讲结束,陈老师留了作业:找一个最想改变的具体目标!并用课程中学习到的完整思路,对想改变的目标做一次全面的思考——我下意识的对自己说:这个对我来说,很难!

我目前的状况就是单纯的想改变,但是不知道改变什么,怎么改变。

不过这样说,可能有些对不起一直在努力上进的自己,这么想问题的方式和自我否定的行为就是我该改变的,因为我不愿意看到自己身上的成长进步和已经做出的改变以及对应的收获。比如,我在学习中已经脱离了很多心理舒适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冷静的不考虑对错只分析应对方案,以及为了让自己真正的自由而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为了打破我的陈旧的观念,我会勇敢做出与“我认为”相反的行为,验证我的自以为是并不一定对。比如,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做完某件事,我不快乐的根源就是没做完这件事,等我做完了一切都会好了。于是我会在没做那件事之前坐立不安,但事实上等我哦真正做完了也不会有更多的改变。所以,并不是没做完那件事本身让我舒服,而是我的心里不能藏很多事,我也太容易把某些事情放在心上。

嗯,要承认我自己已经在改变,在进步,只是还不成体系,还需要继续思考。我要自我接纳,舍弃自己对完美的追求,舍弃对自己的打击,要对自己爱和宽容!我再复习复习,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