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之志

2020-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RiverMg

    说起志向,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有自己的志向。每个人的志向都有所不同,不过就因为如此,志向也有大小之分,更是有等级之分。其实志向不分好坏,因为那就是你的梦想,没人能强迫你。但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层次。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我们可以先从子路看起。“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首先,这句话让我们先以最简单的意思来理解,子路希望有高大的车马,昂贵的皮衣,然后再与自己的朋友们一同享用,就算是用坏了或者是不能用了也没关系。我们从孔子的故事以及这一则里面了解到,子路的性格本来就是属于十分豪放不羁的,而老师也提到了,他的性格特别像梁山好汉,对待朋友义薄云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你问他们的志向是什么, 他们肯定会说:“跟我一百零七个兄弟一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不过,这也是子路跟颜渊和孔子不一样的地方。

    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 他说的意思就是,就算做了善事也不会炫耀,就算有了功劳也不表露。这跟上面子路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想法偏向于外在,是关于外在的“乐”,但颜渊与他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颜渊的志向偏向于心里,它有点类似于道家无为而治独善其身的想法。要知道,老子的道家就是偏向于独善其身。不过道家其实是有时代背景与原因的,道家的诞生,包括无为而治与独善其身的诞生,有大半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所致。其实孔子到最后才发现,这个世界靠自己和弟子们已经挽救不过来了。可是老子比孔子可能是更早的已经体会到了这一点,毕竟当时的乱世是非常复杂的,既然已经拯救不过来了,只好让自己做乱世中的一股清流,独善其身。所以并不能说道家没有像儒家那样普救众生,只是时代背景所致。

    那剩下来就是孔子的志向了。我们在上头讲过,道家和儒家在当时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儒家推广仁政,推行克己复礼。而道家选择了无为而治,独善其身。其实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觉得道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当时实在是礼崩乐坏,礼义尽灭。既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变好,还不如就自己做到独善其身,让自己脱离尘世的喧嚣。虽然我这么觉得,但是儒家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个人都无为而治的话,那么政治也就不会发展,历史时代就会因此退步。那么孔子想做到的就是把“仁义礼智孝悌忠信”推广于天下,每个人都会知道儒家与仁政,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想象中的那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那如果你问我的志向是什么,或者说我在他们三人的层次之中会选择哪一个,那么我会说:这是根据情况来改变的。有的时候当你不能影响到别人,当别人改变不了的时候,你就只能做到独善其身。有时候过分的干预反而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在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了我昨天分享的鲍叔牙,到底什么叫“至清之水,必致无鱼?” 孔子没有得到重用,就是因为他的观念不符合当时的君王们所想要的东西。当时的乱世中,大家想要的是一部兵法,想要的是一个军事政治人才,想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登上天子宝座的人,或者一个能让自己成为天下霸主的人。但大家想要的绝对不是一个只能让自己做到克己复礼的人。当时的礼法已经没有用了,那在战争中起不了作用。如果你问我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道家,还是选择儒家,我的答案肯定是,在那个时代中,我会选择道家,我会成为颜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