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统一推送社会热点

从“罗一笑”事件看无知群众该何去何从

2016-11-30  本文已影响267人  沙曼德

早上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复制了一下,全部转走,没想到一上午的工夫,就被这条转发刷了屏,我只能说这样的举手之劳还是很多人愿意做的。

过了一会儿,小伙伴回复说“朋友圈有个同事刚说,传说这孩子他爸都有好几套房子了,用这个赚钱,一天几万”,然后又抛出别人的朋友圈回复。

事情是这样的可就有些尴尬了,我又在朋友圈传播假消息了。我下意识想去把那一条删掉,可转念一想,从刚才到现在,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别人告诉我的,转发的时候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删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假的。

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去研究一下这件事情的真假再做决定,于是问题来了,我就是个无知群众,我该从什么渠道去验证一件事情的真假呢?

好吧,只能很无奈地选择上网搜搜,看了不少之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1、小朋友确实身体有问题

2、孩子她爹是个作家(作家应该很有钱吧?)

3、孩子她爹早就在公众号里说过钱已经够了

4、孩他爹以及营销团队利用孩子做营销赚钱

5、孩子她爹是渣男,抛妻弃子

我再次转发了一篇写的特别详细的到朋友圈,但依然没有把之前那一条删掉,因为就算我搜过了也看过了,我还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事都如今也是无法,有的人立即删掉了朋友圈,有的人依然抱有不管真假先帮一把的态度。看来靠我自己去琢磨没有用,事情还需要专业的部门去调查,然而这件事情中除了真相,还有更令我关注的地方,就是: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真相。

我想所有曾经转发过这条消息的人都很想知道答案吧。

在信息错综复杂的今天,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十分谨慎地去转发一些东西,生怕在不知不觉中就做了造谣传谣的人,更怕的是自己一腔真心真意被有心人利用,就此对社会心灰意冷。

有人说心灰意冷太夸张了,但其实一点也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年发生过的事情:

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假乞丐;会突然问你借一块钱坐车回家的老人或女学生;被人扶起来却讹人的老头老太;被救起来却悄然离开现场的落水人士;收了捐助却不知感恩的学生;在直播镜头下作秀的爱心人员;挥金如土的红十字会......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由小到大,手段由新到旧,但无一例外地把人们曾经付出的真心狠狠摔在地上,长此以往,又怎能不心灰意冷?

人们在抱怨社会愈发冷漠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想,心灰意冷的人怎么敢再次向别人伸出手去?这让我想起春晚小品里,沈腾说的话,大意是说,人倒了可以扶,心倒了就不好扶了。

在一次次被“消费爱心”后,我们还能不能把心里的那点爱传递出去呢?

我认为首先要摆脱的是“无知群众”的身份。

这次事件之所以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无外乎是因为所有人都是“无知群众”。无意识的“无知群众”什么都不知道就转发,什么都不知道就删帖骂街;有意识的“无知群众”搜一搜,发现起码孩子确实有病,从而心甘情愿的“被骗”,喊着“起码先把孩子的病治好”的口号,但你的钱去了哪你又知道吗?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付出的爱心与金钱是不求回报的,交付出去了,如果不出意外就和自己没啥大关系了。稍微向知情者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后,我抱着这样的心思在朋友圈的募捐里贡献了几次微薄的力量,每一次也都是关上网页的一刹那就把事情扔到脑后了。

只有一次,印象十分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家里遭遇火灾,父亲烧伤住院的募捐,我同学转发时说这是她同事后,我就随手转发,然后点进去把钱捐了,关上完事。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朋友圈里的募捐都需要关注相关的公众号,过了一两天,这个公众号开始给我发消息。

说实话我当时很烦,钱都给你了,你咋没完没了呢?再看时却发现,这一条消息竟然是那次的募捐现状以及善款的去向清单,包括住院的花费照片、被救助者现在的身体状况等等。

那一瞬间我的内心还真是有点小激动,有点小幸福。

要知道我捐的那点钱和不断增加的总数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公众号没有因为数目少而忽略我,让我知道因为我的小小付出,有一个人在变得越来越好,那种感觉很棒。

很多人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原因,无外乎觉得自己是个“无知群众”:

1、我不知道被帮助者是真是假

2、我不知道你把我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3、我不知道我帮完你,你会不会黑我(此种情况基本都是讹人,不在此次讨论范围)

如何摆脱“无知群众”的身份呢?

从自身来说,首先要做到不传播谣言,即使是爱心转发,也要尽量向给你传播消息的人去核实事情真假;其次,在捐款时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平台。

从平台或媒体来说,要核实你所发送的每一条信息,建立公信力,打击所有以“爱心”为名义的欺骗。

最后,希望罗一笑小朋友早日康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