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2022,让自己不再平庸(3)
九、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我们的操作系统由以下几个层面构成:概念与关联、价值观与方法论、实验与践行。
所谓“概念”,你要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不是什么?它和什么东西很像,但在哪些地方完全不一样?它可以用在哪里,不可以用在哪里?在用它的时候,怎么用是对的,怎么用是错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其实,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的依据很简单: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前面已经说过,“快速”不应该与“成功”关联在一起,而应该与“入门”关联在一起。很多人只不过是缺失或者搞错了这个简单的关联,就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概念和关联构成了操作系统的底层核心,其他办法都依赖于它们究竟有多清晰、多准确、多必要。进而,一些价值观会自然形成或自然进化。而所谓“价值观”,无非是一个“小”问题的真实答案。这个“小”问题是:什么更重要?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成行动,行动构成命运——一环扣一环。
有了清晰的价值观,就会有决断(而不是面对选择犹豫不决)。同事,当决断摆在那里的时候,我们会研究方法论,因为选择要配合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要锤炼自己的方法论,以指导紧随决断的行动——实验与践行。
践行很容易理解,可为什么要有实验呢?因为我们的“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系统,它和人类所使用的另外一个操作系统——科学——是一样的。为了进化,我们总是要用实验与践行去检验我们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把好的留下来继续打磨,把不合适的去掉——这就是升级过程。
如果连最核心的东西都没有,那后面的一切就都不见了:关联——用在哪里?(操作系统与可升级的关联)价值观——哪个操作系统更好?方法论——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实验——可能要试用多个操作系统才能作出更优质的选择。践行——通过持续的“理论指导行动”获得更好的结果。
前面我用“不同的物种”做过类比。还有一个类比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一些人脑子里运转着的是单线程操作系统(例如DOS),一些人脑子里运转着的是多线程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一些人脑子里运转着的是更漂亮的操作系统(例如Mac OS),还有一些人脑子里运转着的是看起来虽然不那么花哨但实际上极为健壮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一些操作系统应该被淘汰(例如DOS),一些操作系统正在不断升级甚至进化(例如Windows10最近的表现),还有一些操作系统本就高效(例如Linux生态中的某些分支)……
不过,当前的重点是:你不再像过去那样懵懂,你已经清楚地在“自己的操作系统”里打造了一个“操作系统”的概念,并把它与“升级”、“成长”、“进化”、“自主”等概念关联起来了——你很可能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物种”。起码,你已经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和你没什么区别,却具备“一个不断自主升级的操作系统”的“另外一个物种”。
十、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你可能从来都没有吧“注意力”这个概念当成自己的“财富”品类之一。
于是,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前20年里,并没有大规模的电商被实现,也就是说,在那之前,互联网上几乎只有一种商业模式:收割用户的注意力。
通过提供各种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把流量搞上去之后,开始投放广告——本质上不过是把大量用户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再收割,然后打包卖给广告主。
所以,不要认为注意力是不值钱的。
这世界的商业模式之一起码在清楚地告诉你:虽然单个人的注意力可能呢很不值钱,但若能大量收割那些完全不值钱的注意力,就有可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总结了一个概念,叫作“人生三大坑”。
人生三大坑,99.99%的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第一个大坑叫作“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第二个大坑叫作“心急火燎地随大流”。他们为什么会心急火燎呢?正确的答案是:那趋势,那机会,明明属于那些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了的人。很多人平日里挂在嘴边的“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在这个时候完全成了一句空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因为平日里无积累。第三个大坑叫作“为别人操碎了心”。
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一二十年前真的很不一样,个体生存比以前容易多了——这是事实。为什么说这3个坑很可怕?因为这3个坑都会在消耗你宝贵注意力的同时让你没有任何产出。所以,你现在应该意识到“注意力很可能是最值钱的东西”了吧?
注意力是什么?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
“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
所以,要选好“地方”。你可能拥有3种财富(也可以暂时称其为“资本”):注意力、时间、金钱。
越在早期,下面这个公式就越“普适”:注意力>时间>金钱。这可能是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建立的第一个系统、完善的价值观。
而你现在已经知道: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更重要,你的时间比你的金钱更重要。这就是价值观——知道什么比什么更重要,最终知道什么最重要。随之改变的是你的选择——“人在改良过后的价值观下不可能再作出改良之前的选择”,这是真理。
在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若可以用时间去减少注意力的消耗,那我一定不回去节省那个时间。例如,很多人因为工作忙而不去花时间陪家人,在我眼里就是不明智的。我用大量的时间与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使我不被无谓地干扰,让我的注意力有更多持续的机会和更多产出的能量。许多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相互之间的时间投资太少——就这么简单。
现在,你可以停下来,合上书,拿出纸和笔,思考一下:过去你有多少该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花钱?过去你有多少该花时间的地方却没有花时间?过去你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被你主动放弃而被别人免费收割了?如果你能有更多的注意力,现在的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你的身边有多少人完全搞错了价值的顺序?不妨想像一下,他们的结局究竟会怎样?
十一、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具备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几乎是一切所谓“学习能力强”的人最基本的素质。他们之所以最终真的比别人聪明,是因为:第一,在所有他们曾解决的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第二,在单位时间内,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比更高;两项相乘,才有了极为优质的结果。又因为发生在人脑子里的事情别人是看不到的,所以人们总会以为那些真正聪明的人仅靠“灵光一闪”就搞定了一切。
任何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都有如下3个基本要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最令我震惊且信服的事情是:通过坐享(打坐或禅修)练习,可以使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使大脑灰质变厚。尝试在任何地方坐享:出租车上,火车上,飞机上,甚至颠簸的船上,或者某个非常嘈杂的地方……更简单的方法:刻意缓慢呼吸两分钟,每分钟呼吸5~6次,也就是用10秒左右完成一次呼吸,会极大提高你的“心律变异度”,对保持正常的心律水平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