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正能量大讲堂云居轩

你一口气贯穿世界佛教史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88人  小朱品国学
古人云:读经不读史则迂,读史不读经则诈。因此学习佛法,最好能够了解佛教史。如此既能坚守圣训修行,又可防止邪师忽悠。鉴于佛教史的体系庞大、人事繁杂、内容晦涩等原因,很多读者难免望而生畏,不易涉猎。故此篇论文,我将从佛教的起源到世界性的传播、以及其各具特色的内涵、包括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尽可能以通俗明快,清晰活泼的方式,为大家作简明扼要却不失系统全面的阐述。

一.正法诞生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尚有争议),打北边儿来了一群强悍的雅利安人,横冲直撞地入侵了印度。印度土著人干不过这帮外来白人,没多久就乖乖被降伏了。经过数百年的殖民统治,雅利安人也逐渐演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印度人。

可是,雅利安人毕竟瞧不起印度的土著人,于是便分化出四种不平等阶级。那就是掌管宗教事务的婆罗门;拥有国家政权的刹帝利;从事生产劳动的吠舍和相当于奴隶的首陀罗。其实,还有一类连奴隶都谈不上的贱人,只能躲得远远的干些低劣的事情维持生计。

毫无疑问,上层阶级肯定都是雅利安人,下层阶级不用说就是印度的土著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每个阶级之间禁止通婚。若果真如此,那么印度的上层社会可能都是白人了。哪晓得后来皆从白加黑变为清一色黑,可见对于不同阶级之间情不自禁的暧昧关系,也是较为“通权达变”的。

在佛教诞生以前,婆罗门教占了主导地位,他们信仰大梵天(创世神)、湿婆(毁坏神)和毗湿奴(维护神)三大主神。以吠陀天启(他们的经典天上来)、祭祀万能(他们就是靠祭祀得瑟)和婆罗门至上(毕竟是最高阶级)为信仰纲领。

而在那个阶级极为不平等的时代,婆罗门仗着自己连国王也得敬畏三分的权威,常常胡作非为,横行霸道,难免走向堕落。逐渐的,很多人开始反感婆罗门,甚至认为婆罗门就是大忽悠。于是,不少有思想的人各自开创了新的教派,其中也包括当今所谓的“唯物主义”。

不过,大部分新兴教派都像婆罗门教一样,承认生死轮回,相信因果报应,只是采取的修炼方式不同罢了。据说,在佛教诞生以前,印度就已经有至少九十六种宗教。佛教诞生以后,这些宗教都被视作不够究竟圆满的外道。

公元六世纪左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了。关于释迦牟尼的故事,一直被众说纷纭。基本有三种版本:1.小乘佛教的朴实型。2.大乘佛教的神话型。3.考古学家的现实型。

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也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步步修炼而成的;大乘佛教则认为释迦牟尼已往来娑婆世界八千次,这次也不过是示现成佛而已;考古学家则不屑一顾地说:“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成佛没成佛不晓得。”

但无论哪种形态都有同一条阐发路线:释迦牟尼本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后来看破红尘出家了,修过外道和苦行,最终于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接着传道,最后涅槃。

而关于释迦牟尼诞生、出家、得道、传法、涅槃等具体时间至今没有定论。有的说十九岁出家,有的说二十九岁;有的说修了十二年,有的说只修了六年;有的说传法四十九年,有的说传法四十五年。但释迦牟尼享年八十岁,已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了。

关于释迦牟尼的具体事迹,这里就不啰嗦了,有机会咱专篇论述。总之,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并反对当时不平等的阶级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强调人人都能成佛,而且只有觉悟成佛才是究竟圆满的大道。

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门生通过四次结集佛陀生前的事迹和言论,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佛经。那么,佛教后来分化为大乘和小乘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正是此篇文章所要讨论的重点之一。

二.大小分歧

一直以来,汉传的大乘佛教和南传的小乘佛教似乎论争不断。大乘不屑一顾地藐视小乘:“你们呢,顶多算个自了汉,不究竟啊。”

小乘也不甘示弱地批判大乘:“切!你们所信奉的佛经根本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不晓得是哪个小说家编造的。”

有人可能有点纳闷儿,小乘也太无理取闹了,人家只不过说他们不究竟,他们竟然毁谤大乘非佛说。其实,真正了解历史以后,你就知道,此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到底在哪?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大乘就好比火车,“乘载”的人多;小乘就好比汽车,“乘载”的人少。所以,大乘佛教自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度众生,求无上之法”;而将小乘视作“发出离心,只想自悟,不顾众生,求阿罗汉道”。

当然,小乘佛教也会嘲笑大乘佛教:“是的,你车大,装得多,但装的都是一帮庸俗之人;我车虽小,可坐的个个都是精品。”

实际上,阿罗汉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小乘佛教认为这已经是最高境界了,将大乘佛教所说的那些玄妙的菩萨道都视作子虚乌有。到底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大小乘的由来说起。

佛陀涅槃百年之后,老一辈的那些弟子们,一直坚持佛陀生前的教诲,言行举止都如理如法,丝毫不容变通。另有一帮新入门的弟子,不知道是与时俱进还是略显放纵,对原先的教义教规有所改动。两派之间便发生了口角之争,都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不肯让步。

随后,佛教内部便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就是那些“老实巴交”的前辈们,大众部也就是那帮“勇于创新”的后生们。真是“后生可畏”,后来大众部理论体系日益完备,而且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非常能够吸引人。逐渐的,大众部势力越来越强,上座部的经营则愈加惨淡。

关于佛教分化的原因,后来大乘和小乘的说法各具特色。小乘说是因为大众部犯了十条戒律,比如:过午不食、不能在施主家吃饭、不能接受施主的钱财等;大乘佛教则说是上座部太迂腐,不知道求更高境界的菩萨道。提出阿罗汉也有烦恼,阿罗汉也会犹豫不决,阿罗汉还不够究竟圆满等五种理由。史称“南传十事”和“北传五事”,总之大小乘都认为自己有理。

实际上,所谓的大乘佛教就是从大众部逐渐演变出来的,小乘佛教指的便是保守的上座部。小乘佛教之所以认为“大乘非佛说”,是因为大乘经典是在佛陀灭度五百年后才突然冒出来的。主要是从公元一世纪后的马鸣、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等大乘佛教先驱手中得来的,而且得来的方式也是颇为离奇。

像《华严经》等经典有说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的,有说是雪山的某一位比丘传授给他的;《瑜伽师地论》更是无著入定后跑到兜率陀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法整理出来的。

再比较一下大乘经典的内容,只能用“不可思议”四个字来形容。比如:曾经迫害佛陀的提婆达多(佛陀的堂弟)其实是点化释迦牟尼的老师,人家早就成佛了,只不过示现一下“生身下入阿鼻地狱”的效果。很多类似的“佛菩萨示现说”搞得我们不知所措,有时候看起来挺坏的一个人,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佛菩萨故意示现呢?释迦牟尼本人不是还往返娑婆世界八千次示现成佛吗?

还有大乘佛教的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在小乘佛教看来都是扯淡,他们只认可释迦牟尼一人。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东方药师如来、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在小乘佛教看来都是编出来的。

大乘经典中动不动就地涌金莲,天女散花,眉目放光,大地六种振动,佛陀还到天上、龙宫、地狱等各个非人处讲法等,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也都是被小乘佛教所鄙视的:什么玩意儿嘛,也太会编神话了。

为了警告那些毁谤大乘经典的人,《法华经》中甚至提到:如果有人轻视讥笑受持《法华经》的人,那么,他所获得的果报是生生世世牙齿疏松、口唇丑陋,鼻子扁平,手脚弯曲,双眼歪斜,身体臭秽,并患恶疮、脓血、水肿、气喘等各种重病。

在大乘佛教看来,佛陀其实讲过大乘经典。因为佛陀的讲法分为五个时间段:刚开始就讲了二十一天的大乘法门,叫华严时;然后又讲了十二年小乘法门,叫阿含时;接着又讲了八年大小通吃的法门,叫方等时;再后来又讲了二十二年超越大小的法门,叫般若时;最后八年讲了《法华经》,并示现了究竟涅槃的无上法门,叫涅槃时。

据说,佛陀开始之所以不让传播大乘经典,就是因为机缘未到,怕当时的人生不起信心而妄自诽谤,以招致谤法的恶果。《法华经》中说佛陀有一次讲大乘法门,在坐有比丘、比丘尼、居士等五千人即从坐起,礼佛而退。原因就是对此不可思议的法门难以理解,心生怠慢,实在坐不住就离开了。

故而,佛陀涅槃后,大乘经典暂时藏在天界或龙宫(有说藏在山洞里或地底下),以待机缘示现。五百年后,龙树菩萨被邀请到龙宫,据说光看大乘经典的目录都看了一个多月。当然,还有更夸张的说法,称龙树菩萨骑着马用眼睛扫一遍目录都扫了一个多月。后来,龙树菩萨凭记忆力记住部分经典带回人间。

是不是很玄乎?实际上,大乘经典到底怎么来的,简直就是个未解之谜。尤其到了近现代,在这个大批判的热潮当中,很多学者已经完全断定大乘佛经是伪造的。就连很多佛门中人都不再相信大乘经典,我周围就有一位居士,学识渊博,对佛法更是见解颇深。突然有一天在网上得到一篇关于“大乘非佛说”的文章,第二天就大肆宣传“伪经说”,从此驳斥大乘,只信奉小乘佛教的《阿含经》。

对“大乘非佛说”推广力度最大的正是“人生佛教”的开创者太虚大师的弟子印顺法师,他写了一本书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凭自己通晓“三藏十二部”的本事,深刻地论述了“大乘非佛说”的道理。一时间毁誉参半,几被视为邪师。

太虚大师曾经批评过印顺法师,说大乘经典不是用思维就能理解的,得是证悟之人方能明了。而且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理念已经偏离了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主旨。

太虚大师与虚云大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同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太虚大师认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浅陋,应当少谈玄说妙,多积极入世,主张“仰止唯佛陀,完善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

这里就要注意了,太虚大师的意思还是要以觉悟成佛作为最终目标,只是要脚踏实地,以完善人格打基础。而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后来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人间”佛教,不仅认为“大乘非佛说”,甚至对于“六道轮回”都很不情愿。说白点,已经成了打着佛教旗号之似是而非的“儒家”。

佛教界曾经对于“印顺法师事件”做过深刻反省,最后一致认为:佛教之所以为佛教,乃是有出离之心、出世之理、有其比世俗更高一层的超越境界。如果为了随顺世间而抛弃佛教的根本思想,比如因果轮回,神秘体验等,那就不叫佛教。佛法不离世间,但也不忘出世,应当以出世的心态去干入世的事情,而不可完全世俗化。

还是太虚大师的那句话“仰止唯佛陀,完善在人格”。

其实,大乘经典是不是佛说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谁都无法考证佛陀涅槃五百年后的经典到底怎么来的。即使作为学佛之人,顶多只能相信大乘经典是真的,并没有完全可靠的依据作证明。但我还是想谈谈我为什么相信大乘经典是真的,原因很简单:

无论大乘经典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至少确实是有用的。两千年来,中国的历代高僧大德都是靠大乘经典开悟得道,而觉悟之人自然会明辨是非真假。然近代以前,没有一个人说过大乘经典是伪造的。藏传佛教也属于大乘,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大乘经典。即使是南传的小乘佛教,也有不少高僧大德认可大乘经典。
再者,退一万步来讲,我们中国的很多本土经典也被考证为“托名之作”,如达摩《易筋经》、《洗髓经》;岳飞的《九要论》;甚至《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书籍确实对我国的中医、武术、思想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有效作用。
因此“伪经”不一定是“邪经”,何况大乘经典未必不是佛说。无怪乎佛陀常言:不可说,不可说……说出来没人信嘛。尤其在近代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之下,将大乘经典视作“伪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的态度是:虽然无法证明,但我坚信大乘经典是有用的。

而在当今这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什么大乘小乘都不用分得那么清楚了。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大小通吃,中西结合,没必要去党同伐异,自是非他,真修好了才是硬道理。

现在还有些居士听到小乘就一脸蔑视,动不动就用大乘经典中的话来贬斥小乘人是“焦芽败种”,还拿经中所谓“轻蔑大乘经典会遭恶报”来吓唬别人。不就读了几本大乘经典,还真把自己当菩萨了。殊不知,很多不信佛的学者,读的经书比我们多得多。

另外有一类以大乘自居者,无视戒律,自命洒脱,玩世不恭,张口就是“我口中有肉,心中无肉”的大话。只不过身处顺境时得瑟两下,要真出了点啥事,立马就“原形毕露”了。

大乘佛教的弊端就是容易变成“狂禅”,满嘴的“空”、“不执着”、“行而未行”、“本来无一物”等,却并无真实道行。比如已经被定为邪师的印广法师(不是印光),以讲《法华经》、《华严经》和《楞严经》等大乘经典为主,狂得都快把自己当佛了。

曾经无不得意地说:“你们看我从来不打坐,打坐有啥用,用我的圆顿大法,当下你就是佛,佛就是你。”

他在讲《法华经》时更是口出狂言:“一念赞叹《法华经》,即为供养无量佛,即为供养一切佛。一个供养一切佛的人他会不会堕六道轮回?如果这样的人堕六道轮回的话,那诸佛就成了忘恩负义了,好好把这些道理想明白。”

赞叹《法华经》竟然可以不用堕入六道轮回?而且堕入的话,那就是诸佛忘恩负义?曾经有一位大修行人只因误说了一句“大修行人不落因果”便堕了五百世野狐,今天只需赞叹《法华经》就可以不用堕入六道了?实为大谬。

我们要知道,大乘经典中很多不可思议的话语,比如《金刚经》中“为人讲说四句偈的无量功德”,唯佛菩萨方能知晓,也唯有证悟之人方可明了。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必须明确自己当下是什么根器,万不可盲目张狂。狮子能跳过去的沟壑,兔子去跳岂不找死。无论修什么,切记佛陀的临终遗言:以戒为师。

三.南北佛教

前面说到,佛陀涅槃百年之后,佛教内部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公元3世纪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这时候,上座部的保守派就传到了印度南方的斯里兰卡,后来又从斯里兰卡或直接从印度传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云南的傣族地区。基本上,这六个区域传承了上座部的佛法,被称为南传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

当然,南传佛教也不完全都是纯正的上座部,也有掺和了大众部以及后来的大乘佛教而形成的的杂牌军,但总得来说皆是以小乘修法为主的。

有人就要问了,那么像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这些东南亚国家怎么没有提到?因为他们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或基督教。同样的,佛法在阿育王时期其实也传到了希腊,后来皆被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挤兑出去了。因此,佛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直到十九世纪才露出点苗头来,确实有点“水土不服”。

因此古人讲“东土难生”,意思就是西方人很难有福份接触佛法,能生在东土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虽然佛法传到了欧美,但欧美国家毕竟是以基督教为主,故而欧美信奉佛教的人并不是很多。据统计,全欧美大概只有上百万人信仰佛教,而且很多还都是咱华侨华人给撑场面,西方的佛教徒甚至多有“举棋不定”的。

美国最大的寺院“万佛圣城”是由中国高僧宣化上人所建,据说宣化上人十九岁打坐入定受惠能大师启发,告知曰:“将来你会到西方,所遇之人无量无边,教化众生如恒河沙,不可悉数,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征象。”

后宣化上人于五十岁高龄到达美国,不遗余力地专注于弘法、译经等事业。在教学方面注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教导弟子天天参禅打坐、念佛、拜忏、研究经典、严持戒律、日中一食、互相砥砺。不少西方人慕名赶来听法,甚至落发为僧。

在译经方面,于1973年成立国际译经学院,致力于将佛经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至今已有百余本英文版佛经正陆续出版中。宣化上人作为西方弘法的先驱,对佛法的世界性传播贡献巨大,在国际佛教界都具有很高声望。

至于佛法传入中国,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汉的第十三个皇帝汉哀帝在位时期传入,但真正有点起色则是于东汉的汉明帝“梦佛”后传入的。然后就出现了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中国的第一本佛经《四十二章经》,此经是由印度请来的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所译。

最令我感到骄傲的是,中国的第一位真正出家受戒的僧人也姓朱,正是三国时期的高僧朱士行。估计《西游记》对此有所借鉴,因为朱士行的法号就叫“八戒”,而且朱八戒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西行取经求法的高僧。
从东汉到唐代,是一个不断从印度取经和译经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译经师,比如:东汉的迦摄摩腾、竺法兰、安士高,支娄迦谶;三国的昙柯迦罗、支谦;西晋的竺法护、竺叔兰;东晋的鸠摩罗什、昙无谶;南北朝的真谛、菩提流支;唐朝的玄奘、不空等。其中被誉为中国四大译经师的正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

经过这么多高僧大德的接连奉献与不懈努力,佛教在唐代基本完善,并且分化出八大门派: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由于汉传佛教是从印度往北传的,所以又称作北传佛教。

而传到中国的佛经基本都是大乘经典,所以中国人从一开始信奉的就是大乘经典,甚至达摩到东土传法就是因为看到我们中国有“大乘气象”。中国佛教具体情况请见《一口气贯穿中国佛教史》,兹不赘述。

南传佛教的大藏经也分为经、律、论三藏,经是佛陀亲口所说的言论,律是佛陀所规定的戒律,论是后来修学者的心得体会。由于南传佛教的大藏经是用巴利文写成,故又称作“巴利三藏”。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经论方面差别很大,几乎是天壤之别。可以说汉传玄之又玄、不可思议;南传虽亦不乏高深,却较易理解。

南传所信奉的经典主要包括《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等。实际上就类似于汉传的《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小部》则是南传特有。

“阿含”意译为“法归”,指此类经典为佛陀教义之所持、所归、所聚。我们汉传佛教也有《阿含经》,却常被我等以小乘视之,甚至汉传的寺院基本都不流通。

现在很多人所谓的研究“原始佛教”,实际上就是研究南传佛教,也就是研究《阿含经》,因为它更符合佛陀的“真实”教诲。内容朴实无华,以师徒对话的方式写成,相当于儒家的《论语》。其教理主要以“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构成,具体内容可参考《你一看就懂的佛法要义》

汉传佛教的经典都是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比如《法华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严经》、《涅槃经》、《大般若经》等。其内容往往超乎常人的思维,所谓的“谈玄说妙”就是这么演变出来的。
南传佛教修持主要以四圣谛(苦集灭道)为主,所追求的境界分为四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位就不用再轮回,超越生死的目的便达到了。
而在汉传佛教看来,阿罗汉虽然超越了“分段生死”,但依旧存在生死相续的意念,还是有一定的见思惑烦恼,故而不是究竟圆满之道。因此,汉传佛教讲究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行六度万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菩萨道,求究竟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而菩萨又分为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达到妙觉就相当于佛的境界了。内容相当复杂,故而又有“十地顿超”之说,也就是获得某种加持或殊胜法门亦可直接“登地”或顿悟成佛。

佛教将修行境界分为五等: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人乘(人身)需要修五戒十善方能达到,所以佛说“人身难得”;天乘(天界)须修上品十善以及四禅八定方能达到;声闻乘(阿罗汉)即听闻小乘佛法而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缘觉乘(辟支佛)是通过自悟而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明朝憨山大师认为老子、庄子即属于缘觉乘);菩萨乘则是修持大乘佛法而得究竟圆满的果位。

南传佛教在戒律方面与汉传佛教比较类似,区别只是持戒深浅的问题。汉传佛教到梁武帝以后,僧人完全断除肉食,理论依据在大乘经典《楞严经》、《大般涅槃经》中都有明确记载,正所谓:夫食肉者,断大悲种。

而南传佛教还依然保持着原始佛教那种“吃三净肉”的状态,因为最早佛陀规定乞讨时,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肉食也不例外。在汉地,只有居士才勉强可以吃“三净肉”,也就是没听到或看到被杀,以及不是为自己所杀的肉。孟子曰:君子远庖厨。亦有此意也。

小乘佛教除了吃肉这点貌似没有大乘佛教严格(实际上也是因为小乘教义所致),但从整体来讲,更加注重持戒和实修,毕竟他们的出离心比较强;而大乘佛教由于更偏向入世行菩萨道,却容易忽视自身修炼,甚有视戒律为繁琐,以洒脱为高妙,太过“随缘方便”,则易落入放纵而不自知也。

大乘佛教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时间观念,比如:一刹那、一劫等。最小的时间单位莫过于一刹那,据说一刹那相当于七十五分之一秒,而一刹那之间就有九百多个念头生灭,可见我们脑子里的念头多得简直难以想象,这就是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正如佛陀所言: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可证得。

大乘佛教中最长的时间莫过于“劫”,据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具体时间已不可考证,总之时间长得可能要地球毁灭好多次的样子。

一小劫则是从人类84000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10岁;从10岁开始,每一百年增一岁,再次增到84000岁;算下来,大约是1600多万年。一个中劫又等于二十个小劫,约合3亿多年。

而一个大劫,有说等于八十个小劫,约合13亿多年。但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一个大劫等于八十中劫,约合268亿年。所谓的一大劫就是宇宙“成、住、坏、空”整个过程,此四个阶段各占二十中劫。

按照大乘的说法,成、住、坏三个阶段各有一千佛出世,到空(毁灭)这个阶段就没有佛了,然后一切再重新开始。成劫又称作“庄严劫”;住劫(我们所在的这一劫)又称作“贤劫”;坏劫则称作“星宿劫”。

佛教所说的“过去七佛”之中,前三佛其实就是庄严劫千佛之最后三佛,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后四佛则是贤劫的头四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正是我们所处贤劫的第四尊佛,后面还会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出现。
据说弥勒佛将于5.6亿年(本说是56亿年,实因古今换算不同)后从兜率陀天降生地球,即是下一尊佛。而贤劫的最后一尊佛则是楼至佛,也就是今日的韦陀菩萨 。

是不是感觉太玄了?这就是大乘佛教最不可思议之处,在没有证悟之前,我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此奉劝大家,倘若不相信,当作神话听听便是,千万不要肆意毁谤。毕竟“神话”又不会害人,对宗教保持尊重态度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公元四世纪左右,汉传佛教从中国传到朝鲜,朝鲜当时还处于“三国时期”,也就是国家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公元七世纪时,朝鲜由新罗统一;十世纪时,朝鲜又由高丽统一;十四世纪时,李成桂篡权,成立了地地道道的朝鲜国;1953年抗美援朝以后,朝鲜就划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所以说,现在的韩国与朝鲜本来是一家。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了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维新之后七个时期的演变。

由于飞鸟时代(六世纪到七世纪)佛教刚刚传入,日本本土的神道思想比较浓厚,僧人多以求神心态奉佛,并不太注重修持。

到了奈良时期(七世纪到九世纪初),唐朝的鉴真大和尚为了去日本传戒,历经千辛万苦六次东渡才勉强到达日本,眼睛都折腾瞎了。一度引起日本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据说日本民众用香花铺地,夹道欢迎。鉴真到达日本传戒后,日本道风大振,逐渐形成了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律宗和华严等六家法脉,即所谓“奈良六宗”。

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日本的最澄与空海大师入唐,主要将唐朝的密宗、禅宗等带回日本。这个时期,佛教在日本又掀起了一波浪潮,后面就逐渐世俗化了。

我们都知道,全世界的佛教就只有日本僧人可以公开娶妻生子,而且日本的hei社会也是合法性的(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政府),日本的色qing产业也是相当可观的。提起日本,很多中国人也都是咬牙启齿的。同样,我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也不是太过关心,我们只看重点。

一般来说,日本僧人结婚,是从明治维新(1868年)后,新政府颁布的《肉食妻带解禁令》开始。此令宣布:僧人今后无论蓄发、娶妻、生子、食酒肉,皆听从自便。也就是,无论你出不出家,政府只把你当世俗人看待。

此诏一出,僧团内部一阵躁动,开始还集体抗议,后来终于抵挡不住世俗的诱惑。想想又能出家赚取供养,还能娶妻吃肉喝酒,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很多日本僧人便降低身价,恭敬不如从命了。

现在的不少日本僧人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兼职”,甚至还开起酒吧,顺便给来酒吧解闷儿的空虚浮躁之人讲讲佛法,开导开导。当然,日本也有坚定道心,严持戒律的僧人,否则日本的佛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而日本僧人结婚的先河应该是从镰仓时期(十二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净土真宗创始人“花和尚”京鸾开始,有人说京鸾是因为被迫结婚,有人说菩萨给京鸾托梦允许的,也有人说是因为欲望所致。而且亲鸾可能还不止有一个妻子,据说最少有两个。当然,另有人说,京鸾结婚时已经还俗了。不管怎么样,日本僧人可以结婚是大家公认的。

日本现在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佛教徒,如果都是正信那可真是功德无量了。可惜,日本的神道思想根深蒂固,神佛混杂的场面随处可见。再者,日本僧众别出心裁的娶妻制度也多少有失正统。但我可以很负责任告诉大家:凡是结婚的僧人,都不能称之为僧人。

有人可能要说了,藏传佛教的喇嘛不是可以结婚吗?这其实是对藏传佛教不够了解所导致的以讹化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藏传佛教。

四.藏传佛教

佛教正式传入西藏(当时叫吐蕃)应该是在公元七世纪,因藏王松赞干布迎请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两位公主都颇好佛法,分别从汉地和印度带去一些佛像和佛经,松赞干布为她俩分别修建了小昭寺和大昭寺(严格来讲,还只是今日两寺之前身)。

而此前,也有佛法早已传入西藏之说,但都没有可靠的证据或并不引起注意。松赞干布实际上也不是太热爱佛法,他还是比较倾向于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多神崇拜)。但因为很爱两位公主,故而对佛教从某种程度上有所提倡。

松赞干布去世后,赤德祖赞即位,并迎请了唐朝的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是个喜好佛法的主,佛教此时更加受到重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一大批外族逃难的僧人来到吐蕃。由于佛教刚刚传入吐蕃,地基还不够牢固,常常受到吐蕃苯教的为难。现在僧人越来越多,苯教更是又恨又惧。

突然,吐蕃发生了一次天花,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据说金城公主就是死于天花。苯教信徒抓住这次机会,将天花的原因归罪于佛教徒引起天神的愤怒。因此,必须要把佛教僧人赶走。赤德祖赞也无能为力,直到他死后,苯教信徒开始联合起来,驱赶僧侣、捣毀佛像、甚至将大昭寺改为屠宰场。

当时新继任的藏王赤松德赞年龄尚小,暂且任凭信奉苯教的贵族大臣胡闹。等到成年以后,便开始大力弘扬佛教。并从印度迎请了莲花生大师和静命大师,尤其是莲花生大师(据说莲花生大师是从莲花化生)的神通威力深深折服了吐蕃上下。在莲花生大师的感召下,佛教在吐蕃一度大兴。可以说藏传佛教的真正开启者应该是莲花生大师。

到了公元九世纪,藏王赤祖德赞在位时,更是将佛教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位,甚至还规定:骂僧割舌、指僧断指、怒僧剜眼。至此,佛教取代了苯教的地位,正式成为吐蕃的国教。后来,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即被称为“三大法王”。

可能是物极必反的缘故,刚飞黄腾达的佛教没得瑟多久,到了藏王朗达磨在位时期,大肆灭佛,将佛法僧三宝毁得那叫个干净利落。僧人争先恐后地潜逃,有些僧人把经书偷偷藏在岩洞中保存起来,也就是后来的“伏藏”。据说没多久,朗达磨便被一个神秘僧人杀害,虽然灭佛运动没多长时间,但却大大伤了佛教在吐蕃的元气。

直到十一世纪初,佛教又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吐蕃兴起,从此稳扎稳打地成为地地道道的“藏传佛教”。人们往往把朗达磨灭佛前称作“前弘期”,而将灭佛后称作“后弘期”。
后弘期的佛教从十一世纪初到十五世纪,逐渐分化为五大派别。分别是: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

宁玛派由于挖出当年朗达磨灭佛时僧人所藏的“伏藏”,将法脉追溯到莲花生大师,相对比较古老点,“宁玛”就是古旧的意思。由于这一派的僧人多戴红帽,故又称作红教。

萨迦派由于寺院的墙壁上有分别代表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的红白蓝三种条纹,故又被称作花教。萨迦派的代表人物五祖八思巴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奉为国师,并辅助创立了蒙古文。

噶举派的创始人可追溯到两个重量级人物,就是玛尔巴和密勒日巴师徒。密勒日巴幼年丧父,姑母和伯父侵占其财产,并虐待他们母子妹三人。密勒日巴为了报仇而修咒术杀害了三十五人,并降冰雹毁坏了全村的庄稼。后来诚心忏悔,拜玛尔巴为师,潜心修苦行,甚至靠吃荨麻维持生计,身体都吃成绿色了。一生行常人所难行,忍常人所难忍,终于修成正果,成为后世修行人的典范。由于噶举派修行人多穿白色衣服,故又被称作白教。

噶当派和格鲁派实为一体,由于噶当派的创始人为阿底峡尊者,而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把法脉追溯到阿底峡尊者,故而噶当派后来都归入格鲁派。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都是非常重要的佛教典籍。由于格鲁派的修行人头戴黄帽,故而又被称作黄教。

相比于前面三大派别,格鲁派更加重视戒律,是地地道道的“出家人”。而前面三派似乎略偏于居士型,可以结婚,甚至玩起“世袭”。但就像我前面所言:凡是结婚的僧人,都不能称之为僧人(后面会专门分析)。

格鲁派这支后起之秀,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一支具有代表性的骨干,团队最大,声望最高。从其发展出来的四大活佛转世系统,至今依旧绵延不绝:达赖管前藏,班禅管后藏,章嘉管内蒙古,哲布尊丹巴管外蒙古(这四大活佛名称是不断继承的代号,不是专指某个人名)。

活佛转世系统从噶举派就开始产生了,至今藏传佛教还有几十个活佛转世系统,最有名的就是以上提到的格鲁派旗下的四大活佛系统。据说,活佛转世并不是一般的轮回,而是为度众生,乘愿再来。当然,其中的假冒伪劣活佛也时有出现。

有时候,活佛去世后,找到好多个转世灵通,先前是由巫师来决定。由于巫师常常收贿赂乱搞,到了清乾隆时期,给个金瓶抽签决定。直到现在,“金瓶掣签”制还一直保留在藏传佛教中。

我们知道藏传佛教实际上是以密宗为主,这也是因为后来多是密宗大德来藏传法。密宗起源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印度的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派互相融合,诞生了一个新的宗派——印度教。随着印度教的复兴,大乘佛教修行者吸收了印度教的修行方式,遂形成了密宗。由于密宗是在师徒之间秘密传授,讲究灌顶持咒,重视上师的传承等,具有神秘性,故得此名。

公元八世纪中叶,密宗由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三位大师传到中国,唐朝的一行和惠果接续了这一法脉。随后日本的空海法师向惠果学习了密宗,并传入日本。后由于各种原因,密宗在中国逐渐销声匿迹了。

密宗传入西藏,正是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在位时期,由莲花生大师入藏所开启。中途也有汉地佛教传入,但皆由于辩论输于密宗而被藏王撤除。故而藏传佛教主要以密宗为主,当然也会显密双修(显宗特指汉地与南传佛教),大小兼顾,甚至也融入了一些苯教的修炼方法。前面所提到的只是藏传四大派别,实际上还有其他不少小派别,而且这四大派别下又分出若干派别。

藏传佛教主要信奉大日如来,也就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据说是佛的法身,也就是那个真正不生不灭的本体;而释迦牟尼只是佛的化身,也就是佛为众生应机示现的身;另外还有一个报身叫卢舍那佛,指成佛前行无量的菩萨道从因果角度感得的身,如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是我们的报身。不过我们是罪报身,而佛的报身是功德圆满的身。

所以说藏传佛教真是抓“根本”,直接信奉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他们的根本经典为《大日顶经》和《金刚顶经》,当然这主要是针对藏传的密宗而言。前面说到藏传佛教是显密通吃,大小兼修的,只是以密宗为招牌特色。藏文《大藏经》是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前者实际上就相当于汉传经律二藏的合集,后者即相当于汉传的论藏。

小乘佛教求成阿罗汉,大乘佛教求成菩萨,藏传佛教可不得了,直接提出“即身成佛”。因此也受到很多南北佛教的鄙视,认为那根本不可能。至少大乘佛教认为下一尊佛都已经确定好了,不就是弥勒佛吗?还轮得到你来当。其中到底咋回事,没人能说清楚。而且密宗的传承非常神秘,他们的修炼方法根本没办法看书得来。没有上师的灌顶,想修成正果免谈。所以,关于密宗的修持方法,在此恕不“诽谤”。

汉地有不少传言,说藏传佛教的喇嘛(上师)可以吃肉,可以结婚,还搞男女双修,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喇嘛吃肉的问题,实际上大家可能已经很清楚了,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西藏当时交通不便,土地又不利于生长农作物,不吃肉就得饿死。故彼时食肉乃权变之法,实际上有些藏传法师不到迫不得已也是不会食众生肉的。而当今科技发达,交通便利,藏传佛教僧人也都同汉地一样严戒肉食。个别故意食肉的喇嘛,也包括汉地某些僧人,只能说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关于喇嘛结婚的问题,实属以讹化讹。举个例子,假如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居士有夫妻关系,他们不懂,回去就宣传中国僧人可以结婚,你觉得合理吗?藏传喇嘛结婚的事情也是这么讹来的。

从表面上看,好像除了格鲁派,其他三大藏传派别貌似都可以结婚,实际上并非如此。可以这么说,只要是真正出家的喇嘛都不会结婚。凡结婚的只是在家修行人,藏传称作“瑜伽士”。凡结婚的瑜伽士是不能穿僧服的,穿了僧服的修行人是绝对不能结婚的。

比如,十世班禅经过十年wen革折腾,出狱之后结了婚。但你要知道,十世班禅结婚后就从来没穿过僧服,等于是还俗了。僧人是可以还俗的,到哪都一样。而有些穿着僧服的喇嘛还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其实也就像我们汉地的某些妖僧一样,都是佛门的败类而已,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僧人。

关于藏传佛教搞男女双修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么一种法门。据说成就速度超快,但也仅限于瑜伽士,僧人是不允许这么做的。而且要想修这种法门,你得具备很高的道行。比如,撒泡尿还能原路收回;用意念使苹果从树上掉落再长上去;甚至用刀砍头不断等。倘若没有这般道行,胡乱搞男女双修,别想着成就超快了,堕地狱的速度也是超快的。

处在当今这种末法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要是敢搞男女双修,尤其是僧人,百分之百都是骗子。假如,有哪个僧人说他有资格搞双修,你先让他把“那玩意儿”割掉再长上去,做不到就别扯淡。哪个僧人倘若说自己有资格吃肉,你先给他一堆屎吃掉,因为能吃肉说明没有分别心了,那么屎照样能吃。这还是最低要求,济公吃个死的,能吐出个活的,谁能做到?所以,检验真伪其实很简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佛教在世界各地的演变和分化很大程度上有“入乡随俗”的意味,这也算是“对机说法”吧。比如,印度、中国、西藏、东南亚等地区的佛像造型都不尽相似,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哪国的佛像就像哪国人。佛法的义理也同样如此,演变成哪个地区的法味就最适合哪个地区的人民。

因此,不仅对于不同地区的佛教,即使是其他宗教以及学术,我们都应当保持尊重,千万不要自是非他,党同伐异。尤其处在当今这个文化大交融,资讯随手拈来的时代,你学习的东西,别人可能也看过,并不能说看了什么书就是什么人,最主要的还是得做到。故而文字语言上的争论互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你做适合你的,我做适合我的,没有高下之分,做到最好的自己才是硬道理。

这篇文章就到此为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文章比较长,感恩大家坚持看完。最后,祝愿大家福慧增长,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业顺利,永远幸福安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