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未完成的自我

2020-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杨青Roy

我买了很多书,《孤独六讲》买来也有一年时间了,一直没有看。也记不清楚当时为什么要买这本书?我只知道: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很孤独,现在还记得高中时同学说我是“熟悉的陌生人”。

蒋勋的这本书其实很有名气,销量不错,不是一本“孤独”的书。

《孤独六讲》是讲述了六种孤独,分别是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这本书是散文集,更是充满美学色彩的哲学小书。里面不少观点很有趣,值得一看。我也感受良多。

我认为世间主要有两种孤独。一种是个体孤独,一种是群体孤独。

个体孤独其实也分为两种。

其一是个体自我的孤独。每个人对自我都有孤独感,或多或少,或深沉或清浅。这是个体追寻完整自我的过程的孤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孤独,可能转瞬即逝或者忧郁于心。孤独感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它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对生命的拷问与探索。

其二就是个体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孤独。每个人与外在事物、与群体之间存在距离。这种距离不会是亲密无间,个体也不能完全融入进去,只要没有完全一致的目标、价值观和世界观,个体对外在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可能是熊熊烈火,也可能是悄无声息。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也无法逃避。因为我们做不到天人合一,万物于心。

群体孤独也是有两种。

一种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孤独。一个群体的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她都有群体意识,她都在完善自我,她都在实现自己使命的道路上狂奔,她都在与不同的群体或合作或竞争。这种群体孤独或许只有她消亡后才能结束。

另外一种群体孤独就是群体和组成她的个体之间的孤独。虽然群体意识不断成长,虽然群体可能越发成熟,但组成她的个体是各种各样,他们不是克隆人,他们有血有肉,他们有各种情感和想法并不断变化。所以,这种群体孤独是客观事实,群体始终尽力在消弭减小这种孤独,让自己存在更长久。

孤独是一种内在情感,是一种哲学思维,是生命的常态。孤独是对自我认知的进步。为什么会有孤独?因为我们不完整,不完美,自我存在缺失,仿佛缺少了一部分。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孤独都是未完成的自我。我们都想完成自己,成全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