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方法论想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019-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卫英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学习是为了行动,行动是因为心态改变了。持续行动可以改变心态,改变观念。

《中庸》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有学习就有疑问,通过思考和分辨,形成观念,产生行动。这五个环节实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对生活有心的人才有问题,有问题的人才能学习,会思考的人行动力就强。反之如果行动力差,则其他方面也不会强。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也不是他的新发明,四书五经里早就有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濬,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他从王阳明学说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修行者必须重视行,实证功夫,在现实中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命运就能改变。否则读再多经,背再多偈,只是口头禅,佛油子,没有实际作用。

写作者必须重视“写”的功夫,在“写”中花时间和精力。

写就是热爱写作者的行动,写就是检验读书效果,提高对写作认识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没有写够足够时间和文字量,就谈不上懂得写作,也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

以为读尽天下书,或者读够万卷书才能写作,是一个误区。书是读不尽的,也没有必要读尽。写作必须从现在开始,放下书本,立刻写。

写作就是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没有足够的写作实践,所有的写作理论都只是别人的理论。不能为自己服务,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不仅如此,反而有可能因为读过太多书和太多理论而消化不良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更加失去勇气。

不知道才能写作。知道太多是无法写的。因为这些知道会形成心理障碍,障碍创造力和自由发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