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札记(二)

2020-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城月亮

在观察别人时,我们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我们的印象。我们会从非语言行为猜测别人的人格特质,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猜测呢?我们如何从他人的行为中推论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归因理论。又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共变模式。当然,人们会犯基本归因的错误,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注意焦点常常放在人身上,而非周遭的情境,人们,对我们具有知觉显著性,即视觉观点,我们注意到了他们,并倾向于认为他们是引起行为的唯一原因。归因会经历两个阶段:内部归因和再试着调整这个归因;文化对社会知觉有着很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于外部信息的察觉和注意:西方文化主张的个人主义让人们构建了分析性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让人们更多注意主体而非背景;东亚文化主张的集体主义让人们构建了整体性思维模式,这种方式让人关注“整个画面”,即主体与背景,甚至还包括两者间的关系。个人主义文化更偏好对他人作出性格归因、集体主义文化更偏好作出情境归因。多达数人为了维护自尊,常常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脸上贴金),把失败归咎于他人(找借口),这就是采取了自利归因。还有生活中发生难以接受理解的悲剧发生时,我们会采取骤然否认的态度,其中之一方法就是作出防卫归因,一种防卫归因只相信坏事只发生在坏人身上,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学校一女生约会时被男生强暴了,人们会怀疑女生做了什么事引发了强暴,会认为是咎由自取;人们还会认为受虐待的妻子要为丈夫的粗暴行为负责任。

镜头

美国谚语说:会叫的轮子才能得到油的润滑。另有日本俗谚说:突出的钉子会被敲扁。

那么如何在社会情境中理解自己,自我认知呢?自我认知有什么文化差异吗?当我们集中注意力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这就是自我觉知理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写道:可是,当我望向镜中,我不禁大声尖叫,我的心直打哆嗦;因为我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魔鬼那张嘲弄的、冷笑的脸。理查德.拉索在《坦率的人》里写道:事实上,我们几乎一点也不了解自己,,,,仅仅是在做了一件事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将要做什么,,,,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拥有配偶、孩子、父母、同事和朋友的原因,因为肯定有一个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恬静

人们的情绪也可能是自我知觉过程的结果:人们为自己的情绪状态寻找最合理的解释。假如有人用枪指着我们说:“交出你的钱包!”我们会感到唤起,并且确切地知道这是因为害怕而引起的。当我们与梦中情人漫步于月光下时,如果我们的心砰砰直跳,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爱或性的吸引所致。但在日常中,我们很难断定唤起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某一因素或另一因素所造成的,我们有时会产生对情绪的错误认识,这就说明你唤起的是错误归因。即对自己感受的起因作出错误的推论。

我们平时要对自己抱有成长心态,而不是认为能力是二分(要么有要么没有)的固定心态。

(1)我们通过他人认识自己,(2)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如果我们想知道完美是什么,即我们所能期望的最高水平,我们会进行上行的社会比较,但这种比较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让自己感觉良好或者提升自我状态,那我们最好用下行社会比较。(3)我们还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这就是物以类聚道理,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与周围人的观念逐渐同化,也叫“找寻玻璃杯后的自我”。

2019.10呼伦贝尔

在自我执行功能的自我控制的重要功能是对当下如何抉择以及怎样计划未来。有一种并不奏效的自我控制,它会经常反弹,叫做思维抑制,那我们花在自我控制上的能量倒底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血糖含量,所以,当我们咬牙切齿努力控制我们自己时,适当吃点糖。另外,我们越努力去在某件事上克己慎行,那我们离成功越近(越努力越幸运);还有就是适时放松自己,积攒能量,重燃斗志;最后,在需要自我控制前,形成特定的完成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世界是个大舞台。狄更斯说:不管做什么,都要保持良好的仪容。我们还要学会印象管理。策略有几种,其中之一是逢迎,用奉承和赞扬来使自己被别人、特别是身处高位的人所喜欢;另一种是自我妨碍,制造困难并为自己找借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